上一次坐绿皮火车还是2014年国庆放假的时候,从福建去安徽。再往前的时间就是大学了,去往湖北武汉。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绿皮火车渐渐被动车高铁飞机替代,不知道是否有一天它会成为永远的历史!
今天坐的是厦门——包头的长途火车(也就长距离运输能成为绿皮火车不灭的理由了),坐两个半小时可以到达我的目的地,车费才24.5。不知道绿皮火车是不是不以盈利为“目的”…
想当初读大学,大一时市里还没有直达武汉的火车,我得坐三个小时汽车前往另一个县的火车站,再颠簸20个小时的绿皮火车方能到达武昌。大二下学期,市里可以坐直达武昌的火车了,车程17个多小时,对于当时会晕车的我来说,真是件极大的好事。由于学生票买坐票可便宜一半,而卧铺则没优惠那么多,四年大学,我居然一次卧铺票都没买过。
14年去安徽,毕业出来工作几年后有本儿了,很豪气地买了来回的卧铺票 。长途漫漫,坐车无聊,来自五湖四海的乘客总是聚在窗口谈天说地。很有绿皮火车该有的feel。
今天又坐绿皮车,也不是说亲切,倒是勾起了一些青葱岁月的回忆。
记忆里第一次坐火车或许是高考完后,甚觉时间难熬,也不晓得哪来的胆量,从没独身去过市里的我,竟然敢一人前往省会福州找姐姐。姐姐在农大读大三,还未放暑假。
坐火车的人很多,车上空气不好,烟味,泡面味,瓜子儿味,各种声音也是此起彼伏,比如鼾声啊,聊天声啊,小孩哭闹声啊,最经典的莫过于“零食饮料有需要的吗?”,好不热闹。
当时绿皮车车速真是慢,到福州要十个小时(如今坐动车不到三小时)。我拿着高三复习时使用的地图册,愣是把十小时给撑下来。
在福州待了几天,回家报高考志愿。冥冥中注定,我的第五志愿也是最后一个志愿被武汉一所学校录取。专业不是很好,学校也不算名校,但不想重复每天背课文的念经日子,也不顾老妈的苦口婆心劝阻,我没有选择复读,而是充满期待地坐上了北上西往的绿皮车。
从此四年,与绿皮车开始了半年两次的约会。期间,绿皮车发生了悄悄的变化。车速变快,环境变好,列车员服务素质提高。脏乱差不再是人们提起绿皮车的第一印象了!
昨天跟好友聊到说我买了绿皮车车票回老家,以为好友会嗤之以鼻说我省钱,没料她表示,绿皮车现在发生很大变化了,干净整洁,有空调,人少,时间上也就比动车多一个多小时,其实比坐动车还舒服!原来十一国庆放假她没买着动车票,就转而买火车票,本以为会是难熬的两个半小时,却不经意间就在心里为绿皮车点赞了!
今天一上车,第一感受也是车厢内整洁,旅客少,空气质量好。最大的满意度来自列车员,我所在的车厢和前面后面的车厢一直有列车员“守着”(其他车厢我没走动,估计也有列车员在),年轻的小伙子一会儿巡逻行李架,一会儿帮倒垃圾的乘客掀开垃圾箱挡板。
在我们上车不超过十分钟,一个胖胖的憨憨的男列车员在我前方一米处喊到:“前方到站xx站,到站时间xxx,请旅客们做好准备!”周边旅客听了哈哈笑,因为还要两个多小时才到站,需要准备那么长时间吗?小伙子稚嫩的脸庞上泛起微红的色泽,赶紧“逃”到前面一节车厢,却是再次大声地进行刚刚的人工播报。
我狭隘地以为这些年轻人会被单调的火车生活磨得没了他们年纪该有的生机,但所见所闻却并不如此。他们互相开玩笑,聊生活,聊兴趣,远比车上面无表情的旅客强得多。
也许,这些小伙子也是绿皮火车的一个写照,绿皮火车正迎来年轻活力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