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需要防晒?
紫外线:这里近紫外线(UVA),远紫外线(UVB)和超短紫外线(UVC)。紫外线对人体皮肤的渗透程度是不同的。紫外线的波长愈短,对人类皮肤危害越大。短波紫外线可穿过真皮,中波则可进入真皮。
UVA波段:波长320~420nm。它有很强的穿透力,可以穿透大部分透明的玻璃以及塑料。日光中含有的长波紫外线有超过98%能穿透臭氧层和云层到达地球表面,UVA可以直达肌肤的真皮层,破坏弹性纤维和胶原蛋白纤维,将我们的皮肤晒黑。
UVA的危害:UVA是可怕的阳光杀手,它藉着波长比较长,穿透能力强的本领,可以穿透皮肤表层,深入真皮以下组织,可以破坏胶原蛋白,弹性纤维组织等皮肤内部的微细结构,产生皱纹和幼纹,令皮肤松弛衰老。这在医学上称之为光致老化。在阳光中紫外线的能量分布中,UVA是UVB的15倍,是令皮肤晒黑的主要原因。它能使皮肤里结合水的透明质酸含量减少,令皮肤干燥,加速黑色素形成,使肤色变黑,同时也是引起皮肤癌的重要原因。
UVB波段:波长275~320nm。中等穿透力,它的波长较短的部分会被透明玻璃吸收,日光中含有的中波紫外线大部分被臭氧层所吸收,只有不足2%能到达地球表面,在夏天和午后会特别强烈。
UVB的危害:使皮肤在短时间内晒伤、晒红(对一般人来说是25分钟左右)。但长期或过量照射会令皮肤晒黑,并引起红肿脱皮。
防晒手段
+:防晒伞、防晒帽、防晒衣、墨镜、防晒霜等。
*遮阳伞的抗紫外线指数:一般来说普通的伞就可以遮挡超过60%的紫外线。在挑选防晒伞时,注意产品说明中的UPF值,即抗紫外线指数。UPF值越高,就说明紫外线的防护效果越好。但国家标准中纺织品的UPF值最高的标识是50+,也就是UPF>50。因为UPF大于50以后,对人体的影响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UPF的计算方法:UPF值为50,就说明有1/50的紫外线可以透过织物,即能遮挡98%的紫外线。
-:减少日照强烈时的外出时间。
防晒霜上的SPF和PA+什么?
SPF:
晒系数(Sun Protection Factor),英文缩写为SPF,是指在涂有防晒剂防护的皮肤上产生最小红斑所需能量,与未加任何防护的皮肤上产生相同程度红斑所需能量之比值,简单说来,它就是皮肤抵挡紫外线的时间倍数。
SPF的计算方法:SPF=最低红斑剂量(用防晒用品后)/最低红斑剂量(用防晒用品前)。
举个例子,假如你不用防晒产品,皮肤被UVB晒红的时间是15min,你现在用了SPF15的防晒,那就可以把被晒红时间延长到15*15=225min以后;SPF50,就可以延长至15*50=750min以后。一般情况下,SPF15可阻止约94%的UVB,SPF30可阻止约97%的UVB,SPF50可阻止约98%的UVB。
PA:
日本对UVA防护力的等级标识体系,日本化妆品工业协会(JCIA)颁布于1995年。以PFA为标准,PFA在2~4为PA+,4~8为PA++,8以上为PA+++。中国亦于2007年在《化妆品卫生规范》中予以采用。也就是说,PA+表示可以延缓肌肤晒黑时间2-4倍,PA++表示可以延缓4-8倍的时间,PA+++表示可以延缓8倍以上。
PA的防御效果被区分为三级,即PA+、PA++、PA+++,PA+表示有效、PA++表示相当有效、PA+++表示非常有效。
但是我们在使用一些美系防晒的时候会看到瓶身并没有PA+字样,美系防晒用采用的定义是宽谱防晒(Broadspectrum)。在欧美,SPF15以上并且通过了UVA防护测试的防晒品可以标识为“宽谱防晒”。
“物理防晒”和“化学防晒”
物理防晒:
主要是二氧化钛、氧化锌作为防晒剂。通过反射的方式,防止紫外线对皮肤造成伤害。相当于一面镜子将紫外线反射走。包括常用的伞、防晒衣等都属于物理防晒。二氧化钛可完全阻隔UVB,但只能隔绝波长较短的UVA,无法阻隔长光波。氧化锌,是一种重要而且使用广泛的物理防晒剂,屏蔽紫外线的原理为吸收和散射,几乎可以阻隔所有波长的UVA和UVB,且安全性较高,但缺点是涂起来会发白,且较为粘腻。
优点:安全性高、稳定性好,即涂即防晒,无需等待,而且可以长时间反射紫外线,只要不出汗或者擦拭,可以一直保持防晒效果。不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对皮肤较温和。
缺点:质地稍显厚重,涂抹在皮肤表面容易泛白。当然比较优秀的原料成分也有着更加优势的效果,原料成分较差与比较好区别还是很大的。
化学防晒:
通过紫外线吸收剂,将紫外线吸收。常见的化学防晒成分有二苯酮、水杨酸乙基己酯、阿伏苯宗等。
优点:化学防晒的优点是质地轻薄不粘腻,涂抹以后肌肤没有负重感。
缺点:化学防晒的缺点是光稳定性不佳,长时间日晒下,需要反复补涂。而且如果选择的是含有铅、汞成份的防晒剂,长期使用会造成皮肤的依赖性,对皮肤细胞和结构造成破损。
但是现在市面上很少有纯物理防晒的产品了,大多数是结合了物理与化学防晒。
常见疑问(从各大网站上翻阅得来的个人总结,不代表官方说法)
下雨天,室内需要涂防晒霜吗?
刚刚说过UVA具有很强的穿透力,能穿透很厚的玻璃和云层,所以即使是下雨阴天,也是需要防晒的。至于室内是否需要防晒倒有不同说法,个人建议如果是坐在阳光比较强的窗边最好还是适量做一些防晒,如果离窗远,或者依靠室内光源照明则可不需防晒。
防晒系数越大的产品,对皮肤的负担就越大?
近几年防晒剂原料有了颗粒状和粉末状的大分子质地,类似物理防晒,不会进皮肤造成伤害。这些防晒剂不仅吸收紫外线,还能将其反射,因此可以安心使用。
防晒霜该在哪个步骤使用?
护肤的最后一步,化妆的第一步,水乳之后底妆之前。
孕妇可以用防晒吗?
纯物理防晒几乎对皮肤和身体都没有伤害,比较焦虑的话你还可以撑伞啊~
防晒一次要多少量才够?
有说法是一般脸部用量是一枚一元硬币大小,但是防晒霜的质地其实会影响到真正用量的,而且一元硬币厚度也无法量化,需要按照个人情况酌情决定用量。另外一瓶60ml防晒霜的使用期限一般是3个月左右,所以如果你一瓶防晒能用半年甚至更久说明防晒的量就不够啦。
近期用三款日系高倍防晒使用体验
肤质:夏天混油偏油、容易出汗、略敏感
写在前面:因为都是高倍防晒,防晒力度也都是从数字就看得出来的,我也没有什么专业的测评工具和标准,所以只谈使用感。
1.安耐晒金瓶SPF50+ PA++++ 60ml人民币190~250
来做个题,考验你有没有认真看之前的文字。这个数值能延缓多少的晒伤时长呢?15*50=750分钟,延缓8倍以上防晒时间,有很强的防晒力度。
物理化学结合防晒,看到酒精在成分表里的排名是第四位,所以质地还是比较清爽的。防水防汗能力好,海边暴晒第一梯队。不泛白,成膜后比较轻薄,油皮也不觉得很油。但是平时倒也不需要这么强的防晒能力,出去旅游或者学车什么的再用这个比较多。
2.sofina白蕾丝SPF50+ PA+++ 30ml人民币100左右
这款作为日常防晒我已经用了将近两年足够看出我对它是真爱。也是物理化学结合的防晒,添加酒精。相对于安耐晒,这个泛白程度比较厉害一些,但也是能接受的范围,但是质地真的更加清爽,而且小小的一瓶也方便携带。它的包装上写的是“日中用乳液”,可以在水之后直接使用,我个人觉得冬天不涂乳液直接抹还是有点干的。不过真的推荐油皮宝宝们日常可以考虑这一款。
还有一款蓝蕾丝,官方说法是蓝蕾丝更轻薄,但其实我觉得和白蕾丝用起来没多大区别,价格也没区别,两个随便挑吧。
3.fancl无添加防晒SPF50+ PA++++ 60ml 220左右
最近换换口味新买的一样,就成分而言应该是属于纯物理防晒的范畴了。不得不说日系防晒真的已经把轻薄做到极致了。印象中的纯物理防晒都是欧美系像水宝宝那种特别黏腻泛白厚重的,这款完全不会。可能是因为第一个含量很高的成分环五聚二级硅氧烷,这个是之前白蕾丝也有的成分。环五聚二甲硅氧烷,属于合成硅油的一种,简称D5,广泛使用于化妆品和人体护理产品中。该成分无色无味有一定挥发性,常添加于精华、乳液、粉底、妆前乳及护发素中,可以产生润滑和丝滑的感觉。D5分子量很大,容易挥发,皮肤无法吸收。主要原因是D5非常难降解,而且在生物体内具有生物累积性,对于鱼类和水生动物有危害,而且使用非常广泛,但是并未提出D5对人体有害。可能会对母乳的产生有影响,有可能会想起婴儿的一些健康问题。至于有多大的严重性,目前还没有确切的证据,并且有一些相关争论在里面。这个成分在成分表里排第一位,也就是说含量还是比较高的,但是我看到一些专业的做研究的倒也一直在推荐这款,说成分安全,没有香精之类的乱七八糟的添加剂……反正说法不一,是否要使用还是看个人态度。
扯远了,这款就使用感来说也是很清爽,可以说是三款里最轻薄的一款,流动性比白蕾丝还要强,就像水一样的质地了,没想到吧,这居然是个物理防晒。但我想吐槽它的就是泛白,当然也可以理解,毕竟是以氧化锌作为主要防晒剂,不过除了这一点之外倒也没什么特别大的缺点了。成分上除了第一个还有点争议以外也确实算得上是最安全的。
洋洋洒洒写了那么多,总结一下。
防晒很重要,UVA让你晒黑光老化,UVB造成晒红晒斑。不论晴天雨天都要防晒。最有效的防晒还是以伞、帽子等纯物理手段为主,万不得已靠防晒霜。物理防晒安全但厚重易泛白,化学防晒轻薄但需要补、并且容易对皮肤造成负担。防晒要够量,注意适时补涂。想要质地轻薄首选日系防晒,极敏感皮避免酒精成分。祝各位小仙女在夏天还能白成一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