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亿“剩女”的 困局:被定义的人生,如何破局?

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一到相亲,或是亲戚围坐闲聊时,“你单身多久啦?怎么还不找对象结婚呢?” 这些问题就跟夺命连环 call 似的,一个接一个,扎心得很。多少个夜深人静的时候,“剩女” 这个标签沉甸甸地压在心头,让人又沮丧又迷茫,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在这么大的压力下,你是不是也动摇过,寻思着要不就妥协算了?

“剩女” 这词可不是一开始就有的。我妈那时候,管这叫大龄女青年,虽说也不太好听,但比起 “剩女”,那还是强太多了。“剩” 这个字,总让人想到剩菜剩饭,感觉是被挑剩下、不被重视的,透着一股把女性物化的劲儿。可叫得多了,大家也就习惯了,都默认这个说法了。

歧视是一般往往是一群人为了让另一群人屈服的手段,就比如地域歧视,就是本地人通过歧视外地人,从而用抬高自己贬低别人的方法来在一些方面占领道德制高点,从而达到居高临下控制别人的目的。“剩女” 这个概念的出现,背后也是这么个道理。那到底是谁在背后想操控所谓的 “剩女” 群体呢?

父母及亲戚:传统观念与面子的双重束缚

自古以来,“养儿防老,女儿是赔钱货” 这种观念就挺深的,特别是在农村,父母把养女儿当成一种投资,想着儿子娶媳妇能给自己养老,女儿嫁出去就像泼出去的水,要是不从婚姻里捞回点啥,就觉得自己亏大了。这也就是为啥越穷的地方彩礼要得越高。而刑法中有一个罪名是暴力干涉婚姻自由,可见曾经有一种变现的方式就是:卖女儿。城市虽然不像农村,但是很多人非常在意面子,如果女儿到了一定年龄不结婚,就会被人指指点点,父母的老脸可丢不起,相比于女儿的幸福,父母更在意的是自己的脸面。说完父母再说亲戚,七大姑八大姨,可能学历没你高,见识也没你广,可就爱对你的生活指手画脚。他们那些所谓的 “为你好”,说不定就是嫉妒你过得自在,想把你拉进和他们一样的婚姻 “坑” 里,再站在道德高地来数落你,好满足自己那点小心思。

资本的利用与戕害:精心布置的陷阱

资本是趋利的,有人做过调查,女人消费力>儿童>老人>狗>男人。也正是因为这样,资本早早的盯上了女性朋友。

捧杀计:“这里是缅甸北部我生长的地方,欢迎来到我的世界,娇贵的小公主~” 就这么一句话,不知道勾起了多少女生的公主梦。资本通过各种文章、视频、影视剧,给女性打造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幻梦,让人觉得那种奢华的生活好像伸手就能碰到。在婚姻这块,一句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把爱情和物质紧紧绑在一起。好多女生为了追求这种浪漫又物质的爱情,被资本割了一茬又一茬韭菜,最后还被贴上 “剩女” 的标签。

 

制造对立计:杨笠说的那句“男人那么普通,却又那么自信”,一下子在网上炸开了锅。这背后其实是资本在下一盘大棋,他们就不想看到男女和谐相处,因为只有制造男女对立,才能从两边都捞到更多好处。结果矛盾越来越多,攀比也越来越厉害,女生看着好像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其实早就掉进资本挖的坑里了。

制造焦虑计:等资本把女性的消费价值榨干了,就开始用“剩女” 这个名头来制造焦虑。铺天盖地的广告、媒体报道,都在说 “再不结婚就来不及了”“剩女的人生是失败的”,搞得女生心里慌慌的,都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啥了。

如何破局

重新认识自我,自己的人生自己说了算:人生一共三万天,所以一定要打心底里明白,自己的人生怎么过都是自己说了算,自己的价值可不是靠婚姻来决定的。一个人的时候先静下心来想想,自己真正喜欢什么,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把婚姻当成人生的一个选择,而不是必须完成的任务。

诚沟通,如果别人不理解就学着与自己和解:找个合适的时间,心平气和地和父母、亲戚坐下来聊聊。把自己对生活和婚姻的真实想法告诉他们,也听听他们的意见。同时,也可以给他们分享一些现代的婚姻观念,像有些人选择晚婚,婚后生活也很幸福,慢慢地改变他们的老观念。如果得不到理解也别气馁,选择和自己和解,毕竟,你的人生冷暖自知。

拒绝过度消费,过不被资本定义人生:现在的广告和营销手段太厉害了,稍不注意就会被忽悠。所以咱们得学会辨别,买东西的时候多问问自己,这是不是真的需要。在消费时,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经济能力做出决策,避免陷入消费主义的陷阱。当你不再被资本牵着鼻子走时,你才能真正掌控自己的生活。

拓展社交圈,享受多彩生活:别总是宅在家里,多出去参加一些兴趣小组,像读书俱乐部、健身班,或者去做公益活动。在这些活动里,能认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一起交流兴趣爱好,生活也会变得更有意思。说不定在这个过程中,就能遇到那个对的人。就算遇不到,有这么一群好朋友,生活也能过得有滋有味,享受高质量的单身生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