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昨天一个老家的朋友过来看她的女儿,女儿在读大一,这个朋友对女儿千不放心万不放心:担心女儿吃得不习惯、担心女儿学习太辛苦、担心女儿承担其它工作影响学习等等,总之一顿饭的时间都在碎碎念。我相信这是中国家长的常态,可是你仅仅是担心而给不了孩子有效的帮助和建议,这担心反而就成了孩子的负担和成长的障碍,结果适得其反。
二、我们大学因为一个对外合作交流项目恰好来了一对荷兰的父子,爸爸是合作学校的老师,儿子是合作学校的学生,儿子比爸爸提前半个月过来,爸爸到达的那天早晨儿子因为前一夜的狂欢还在贪睡,爸爸仅仅是来到儿子的寝室外面和儿子打了个招呼,连见面都没有,我们老师都很诧异,这个荷兰的爸爸对我们说孩子到了18岁就成人了,父母只要远远的看着,孩子有困难会自己过来寻求帮助。
三、作为一个妈妈我能够体会到中国父母的焦虑和担心,作为一个大学老师我也能够感受到学生的那种纠结和挣扎。对于学生来说,首先刚进入大学所接受的知识和高中的知识差距很大,大学涉及的专业课程学生从没有接触过,而人大脑对新知识的吸收需要和已有的旧知识建立联结,从高中到大学知识的跃进让学生学起来很吃力。另外学生进入大学后生活和学业更加多元,需要依赖情商处理的事情越来越多,比如如何灵活处理与老师、同学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学业和做班级干部的矛盾,如何为未来进行规划等等。因为这些问题,每位大学生都是在纠结和挣扎中成长和进步,他们是脆弱的,他们需要支持和鼓励,需要的是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而不是来自父母无知的捆绑和束缚。我承认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可是爱不仅仅需要态度还需要爱的能力,如果父母本身就是裹足不前、与这个社会的进步脱节,那么父母又如何具备指导面向未来的孩子的眼光和眼界?所以作为父母要不断的学习、进步,不断的去体验,才能够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与孩子同步,不致于成为孩子成长的障碍。
四、中国的父母和孩子之间是个纠缠不清的大问题,如果不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那么这个问题将永远是个问题。也许追求本质的时候彼此都是痛苦的,但是长痛不如短痛,肯请中国的父母多冷静下来反思一下自己,然后再去管教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