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这封求职拒绝信,我仿佛看到《布达佩斯大饭店》里拉夫尔费因斯所饰演的 M·古斯塔夫站在我面前,那么的彬彬有礼,不失优雅。措辞是那么的恰当和礼貌,恰当到连那一道距离都摆在我眼前,且温柔告知我不能逾越。
可我还是逾越了。因为不甘心吧。不甘心自己都已经做好如魏晋士人流觞曲水一觞一咏,畅叙幽情的准备了,却被这一封信拒绝。当运营,最喜欢和最精彩的事情便是彼此相互碰撞想法。这个机会如芦笋,脆生生地被掰断。
被明确拒绝,跟连拒绝都不说杳无音讯哪种结果比较好,或者比较坏?人只会对自己自己想要的结果满意。
我要把自己苦思苦写两个星期的产品分析和运营解决方案扔进垃圾箱,以解被拒之恨吗?还有那个微信公众号,是否取关?或者更猛烈复仇,自己同样操作一个微信公众号,成为其竞争对手吧!
做这样的事情,对于一个距离三十岁只剩下1.5步的人来说,行为是成熟的吗?成熟的标准,我一直不明确,符合成人行为正确?那成人正确标准又是什么?
按下发送键,这件事情就如我从珠海高栏港悬崖爬到沙滩时,一只从脚边路过的寄居蟹。虽然小只,还是这个沙滩的一部分。
写这么些字,意欲何为?论题论据结论是什么?全篇逻辑对么?犹记初中写作文,老师给的建议是立意新颖,但逻辑不通,文笔欠实。
因为不吐不快啊。万一以后取得如马云那般的辉煌成就,这将被记载在自传成为有意思的轶事之一,成为各大媒体分析我异于常人的成功人士品质证据之一。更可能的结果是我依然是一个普通人,这件事成为朋友亲人间茶余饭后取消吐槽的素材之一。
“奇葩!哈,奇葩!”奇葩,百度百科是如此解释的:“原意是指奇特而美丽的花朵,常用来比喻不同寻常的优秀文艺作品或非常出众的人物。现比喻某人(或某事物)不落世俗,个性十足。”网络赋予它更多意思,我取其本意。
噗嗤,还是太过自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