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要说的是东尼伯赞的《思维导图》这本书。这本书在豆瓣的评分中规中矩,评分不出彩的原因是很多人认为这本书内容太啰嗦,但是没有人不认同思维导图是一个可以大幅提升效率的工具。今天我们就归纳一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帮助大家在做思维导图时候能够更加得心应手。
这本书首先谈论了人脑的运作原理,然后根据人脑的运作原理,创造出思维导图这种契合人脑逻辑的方法,利用思维导图这种方法可以达成这么两个用途:一,做出更简洁易记的笔记。二,通过发散思维达成创造性思维。
首先利用思维导图做出简洁易记的笔记。思维导图是一种高效地做笔记方法,它的逻辑与我们一般做线性笔记的逻辑并不相同,所以在做笔记时要注意的下面几点:
1,首先找到关键词,将关键词置于思维导图中心的初始位置,从关键词开始向外发散。中心发散的方式是因为这种方式和人脑的记忆联想方式完全契合,这样就将笔记形成了一个具有符合人脑逻辑的关系链,提升了记忆效率。
2,向发散出来的延伸词,尽量采用简单的词语。因为在思维导图这样的符合人脑逻辑的记录方法里面,用简单的词语就可以表达清楚出延展词语和关键词之间的关系,而采用简单词可以大幅度增加做笔记的效率,在复习笔记的时候也会增加复习效率。
3,在绘制思维导图的时候,尽可能多的使用图形和色彩来记录。人脑的运作方式对于图形和颜色非常敏感,运用大量的色彩、图形、符号等元素同样能够提高我们的记忆效率。
思维导图同样是一种发散思维的工具,利用思维导图可以通过发散思维达成创造性思维。
思维导图的特征就是能够通过一层层不断延展的方式形成一个无限大的连接,利用思维导图这种延展的列举方式,能够达到自己对事物的新认识。
简单举个例子:以家为中心做思维导图,就可以发散联想到食物,父母,家里的宠物,客厅的八仙桌等等,根据八仙桌又可以发散到实木,文物,文玩森林等等,以这些延展出来的词进行新一轮的延展,通过这样一层层延展形成一个大的联系网从而达成创造性的思维。
这本书还讲了一些思维方法在具体场景上的应用,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阅,我自己在做读书笔记时会利用到思维导图,在很多时候它都是更加高效地方法。
读过《如何阅读一本书》的朋友都知道(如果没读过这本书的朋友可以翻看一下我上周那一片梳理这本书的文章),检视阅读是一种特别有用的阅读方法,检视阅读中要求读者掌握一本书的主题和结构。而用思维导图做笔记就可以更加清晰地表达出一本书的结构,在分析阅读的时候也有很多时候都可用到这种方法。还有一个重要的优点是,读书时做思维导图可以让你的注意力保持专注,让你的思维活跃在探索一本书的状态,从而达到最高效的学习状态。
总得来说,思维导图是一件能够提升效率的工具,掌握了这门技能对我们的学习工作都大有裨益。
这本书就说这么多了,下周我有一个不自量力的想法,就是死磕一下《时间简史》。虽然我是理工科出身,但是惭愧的说这本书我也没看下去。但是宇宙的起源,时间的奥秘、我们将去往何方...等一系列问题,谁不想得到一个答案呢。借由这个机会,我会在下周死磕一下这本书,希望能够在下周末将对这本书的理解说给大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