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为父母,你是不是希望有一个大度、包容,能接纳身边人事物的孩子呢?
其实,当你的孩子不能接纳挫折、失败,不能接纳身边的人,可能问题不是出在孩子身上,而是出在父母对待他的方式上。
早上集会,校长公布了校长提名奖和学术主任提名奖的入围名单,哥哥开心的给我分享了各年级的提名名单。
当然,重点是,他和弟弟都入围了学术主任名单,虽然没有入围校长提名名单,但是,有奖就比没奖好。
虽然如此,我还是能体会到哥哥的那一丝没有获得最高奖项的失落。不过,整个年级只有一个提名,那位入围者也的确非常的优秀,无可厚非。所以,虽然失落,也能接受。而且,这个名单不是最终的名单,还有变动的机会。
他分析了那些获得校长提名奖的人,都有哪些共同点,自言自己还有机会。
我这个不求上进的老母亲,及时打断了他。
不必为了满足别人的标准而改变自己,甚至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奖项只是一种评价,并不代表所有。我支持你成为更好的自己,但不希望看到你委屈自己。做你自己,就是最好的。无论你得什么奖,或者得不得奖,妈妈都爱你!
哥哥沉默了一会儿:“妈妈,我知道……”
随后,又开心的赞美弟弟,虽然他觉得弟弟应该入围校长提名,但是转念一想,弟弟刚跳到九年级,能获得学术提名,已经非常优秀,非常了不起了。
他这样说,让我有点意外,以往,他大概率会提醒自我满足的弟弟,要继续努力,向优秀的同学学习,等等。
只有被接纳的人,才会淡定的接纳别人。
当我们觉得孩子接纳度不够的时候,与其指责、教育孩子,不如反观自身,从自己做起,先接纳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