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6个好习惯2:大脑还可以救一救~

​小冒坚持原创的442天  远程办公的不便利导致现在才能抓住半小时,努力日更。

我从去年年初开始,坚持每两周培养一个好习惯,这样一年下来,有可能可以收获26个好习惯。

关于一年可以培养起26个好习惯的介绍在这里:

2019年复盘:我坚持一年26个好习惯分享

2020年培养起来的第一个好习惯戳这里:

2020年26个好习惯(1):每天认真泡一次茶

人到中年,真的经常感觉没有上学的时候,头脑清晰,记忆力超群,统称脑子不够用。我认真思考之后,觉得自己还可以救一救。

所以做了一个小小的主题阅读,到底如何刻意轻松锻炼大脑。

(一)深入浅出了解一下大脑的工作原理

在对我有很大启发的《大脑整理术》一书中,可以总结出6项大脑基本原理:

1.使用大脑时,同样的事,重复的次数越多,越熟练。增强记忆力的时候,也是同样原理:同时激发就会同时连接,反过来分别激发分别连接容易引起遗忘。

2.熟能生巧,除了第一条的原因之外,还因为随着我们在某项特殊技能上表现出更多的才干,大脑会为其留出更大的空间。

3."用进废退",使用会加强联系,不使用则会削弱神经元突触的连接,那些不能通过联系而得到加强的旧连接将逐渐消失。

4.有研究表明,通过镜像神经元系统体验共情和同情就相当于怜悯你自己。因此,“给予就是获得”是脑神经的一条真理。

5.行动过程中要谨记“我们都容易犯错”以及“仁慈和宽恕是智慧的组成部分”

6.不断学习新信息和形成新才能对重塑大脑打下基础,因为不断积累过程中,大量梭形神经元可以将分散的信息快速、有效连接起来,相当于在思想和情绪间搭建了一个独特的界面。帮助你在情绪激动的时候,依然可以快速、准确、灵活地做出合理决定。

大脑中与记忆相关的部位分为杏仁核和海马体两部分。海马体和外显性记忆有关,杏仁核与内隐性记忆有关。

当你需要回忆日常的种种,比如约定的行程,接触人的名字,发生过的事等等,这种就是外显型记忆。它包含的信息即:事实、数据和词语。通常我们说的记性好与不好就是外显型记忆。

习惯性的条件反射和行为模式属于内隐性记忆,那些行为模式已经是你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不需要持续的努力,也称为“战或逃反应”。即使按照FEED法去做,它们是不会轻易地被改变的。即我们理解的潜意识,就是建立在内隐性记忆基础上。

虽然不会轻易通过顿悟改变,但也不是完全不能改变的。所以不要给自己的下意识里的坏习惯找借口了,重复+坚持

“你用来描述每一次经历的语气、语调和观点都会潜移默化地重塑你的大脑。你越是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描述你的经历,与你的这些想法相关的神经回路就会变得越强。你的讲述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所以潜意识的能力真的很惊人。甚至会改变你的记忆。有意识的去控制和调节,真的很必要。

书中提到了,重塑大脑的法则(FEED):

1.聚精会神(Focus):刻意专注于你所关注的方面。

2.努力练习(Effort):让注意力从感知转移到行动上来。尽最大努力活跃大脑,建立新的突触连接。

3.轻松自如(Effortlessness):熟能生巧,就能适当减少注意力投入。

4.坚持不懈(Determination)  你必须坚持练习,直到它成为一个新习惯。

(二)记性不好,我觉得还可以救一救

记忆技巧:

1. 挂钩法。用新概念去贴合熟悉的概念。其实谁还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回忆A事件,思维总是不自觉先想到D,再想到C,再想到B,最后想到A。但是大脑是反应迅速的,如果环节太多,建议还是再换一个概念吧。

2. 定位法。特别像我在美剧《记忆神探》看记忆超常的女主的神操作,她的过目不忘就是可以在脑海中任意提取当时的场景,仿佛进入一个当时静止的时空,再去回忆每一个被忽略的细节。我们普通人还原这种神操作有点困难。但是可以简化并借鉴。在使用定位法时,其实是在用特殊位置或物品对记忆进行编码。比如准备演讲时,可以提前去熟悉环境,将演讲内容的要点与房间中的特定位置联系起来。在进行演讲时,逐一查看房间的那些特定位置,就会得到该说些什么的提示,缓解压力和紧张引起的短暂失忆和大脑空白。

3. 故事连接法。当年背单词的时光里,谁手中不拿一本《XXX词汇联系记忆法》~~~虽然不见得一定照做,但是应该不至于永远都停留在abandon上。那些厉害的名师们总能将各种单词串联成一个又一个好玩的段子,这就是能力。

4. 联系法也就是常说的“联想记忆”。找到规律和联系,从而让分离的概念串联起来。就连一时风靡的“记忆宫殿”法这种高阶的操作,本质也是源于联系。

提高记忆力的方法:

1. 饮食要均衡:这几年一直在强调“断糖”、“抗氧化”、“抗糖化”。研究表明高糖饮食对你的大脑有害,并且导致你的某些能力严重受损,这些能力包括思路清晰、情绪稳定和在社交活动中举止得体。甜食抗抑郁,但是要注意摄取量要在合理范围。

2. 睡眠要充足:书中有专门章节介绍失眠等各种睡眠问题。

3. 锻炼身体:

运动可以减轻应激反应:

• 舒缓紧张的肌肉

• 增强神经可塑性,促进神经元新生

• 增强心理韧性和自制力

4. 服用补充剂(简单易行,不能代替食物):饮食讲究不代表真的会搭配非常完美比例的各类营养成分,必要时需要摄取补充剂。

5.做心智练习

多进行主动思考,而非被动输入。

毕竟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电视剧是人类退步的滑滑梯~~~~

心智练习可以是:

• 阅读非虚构类的书籍

• 选修全新课程

• 旅游

• 参加有启发性的对话和辩论

6.练就注意力:参考上一篇笔记。

7.保持条理性:符合逻辑更容易理清思路。

8.用多种方法编码:联系越多,越有助于同时激活多个神经元。

9.使用上述提到的四种记忆技巧。

优雅地老去,预防痴呆症:

• 运动

• 培养一种兴趣爱好,特别是绘画、陶艺或园艺这类有创造力的事情

• 到当地的大学或成人教育中心报名参加一个学习班

• 拓展你的交际圈,比如加入俱乐部或社会组织

• 饮食均衡

• 玩拼图等需要动脑筋的游戏,比如下棋、玩填字游戏。

• 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 与年轻人一起消磨时间

• 旅游

8.旁观者的视角:暂时抽离,旁观者清。

对局部的关注会忽视大局,视野狭隘,容易放大问题,反应过激,并引发焦虑。

视野广阔则会降低应激水平,也会打开思路,帮助自己更客观、更全面地看待每个情景。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看清各个方面以及内在的联系和逻辑。

(三)有哪些有用的又容易上头的益智游戏?

上面已经提到了,需要做心智练习。碍于时间和兴趣,我更想找个没负担又不耽误精力的简单方法,所以我最近一直在坚持,每天都在做这本《不可思议的烧脑游戏书》中的益智游戏。

作者查尔斯·菲利普斯,英国国家级脑力训练专家,曾受邀为英国皇室成员教授脑力提升课程,因培养出多位世界记忆冠军而闻名全英。他还是一名专注于游戏和谜题的多产作家,创作过30多本书,其中 How to Think 系列畅销全球。

外国这类教育科普书籍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做到轻松有意思,看起来没压力。每天花十分钟,放空自己,简单挑战,也是给僵化思维的大脑,一个喘息的机会——

高考,高数之后,你有多久没有算过一道数学题了?

做这种锻炼,当然不会变身天才,只是,真的会让人短暂地投入一件新鲜的挑战中去。

不能集中注意力的人,可以感受一下10分钟的沉浸式心流状态;

不愿意动脑的,就当个小小的游戏挑战自己,这和以前玩数独,魔方,密码都是差不多的。

为眼前的事心焦气躁的时候,转换思路,也许会柳暗花明。

像这种半衰期长,短期也看不到太大收效的事,真的很适合培养成一个每天十分钟的好习惯,一杯咖啡的价格,刷抖音视频的十分钟,可能都是预防大脑提前钝化的机会,真的不想试试吗?

作者:小冒,热爱阅读,平均年读110+本书。

用刻意练习写出多平台10w+的野生写作者。立志通过写作改变人生,坚持工作、娱乐、阅读、写作和自我提升五不误。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