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们常说,谦虚使人进步。那什么是谦虚呢!
谦虚,指虚心,不夸大自己的能力或价值;没有虚夸或自负。还指当一个人有信心地做出决定或采取行动之前,能够主动向他人请教或征求意见的习惯。
针对有信心在某个决定或者采取的行动之前请教或者征求他人意见,这点估计是多数人比较认可的。因为明明有了主见,却广发英雄贴看看自己是否有疏漏,这确实是谦虚,是考虑周全的表现。
但是说谦虚是不夸大自己的能力或价值,不虚夸和自负,估计就不容易把握了。不少人被谦虚二字给害了。
齐有黄公者,好谦卑。有二女,皆国色。以其美也,常谦词毁之,以为丑恶。丑恶之名远布。年过而一国无聘者。 卫有鳏夫,失时冒聚之,果国色。然后曰:“黄公好谦卑,故毁其子,谓不美。”于是,争礼之,亦国色也。国色,实也;丑恶,名也。名实相违也。(选自《尹文子》)
这就是“黄公好谦”的典故。
本来两个女儿好好的,黄老先生却刻意说得很差,结果害得两个女儿耽误了出嫁。好不容易两个女儿嫁了出去,大女儿还被一个鳏夫抱着吃亏的态度捡了个大便宜。
可见这个黄公的谦虚多害人,害自己就没什么说的,两个女儿多冤哪,摊上这么个倒霉催的爹!最可恨的是他带着个谦虚的美名到处宣扬自己女儿太寒碜,导致两个丫头耽误了青春。
本来是客观的事情,让他一宣扬,成假的了。这样也能称为谦虚么?应该算是对“谦虚”的曲解。
2
古人说“满招损,谦受益”。这句话本来没有问题,就是要和“骄傲”相比,“谦虚”就是受益的,但是单单拿出“谦虚”来说事儿,就容易出问题啦!
毛遂自荐的故事大家说起来,都很兴奋,但是,毛遂自荐背后的支撑是什么呢?是他看客观地看到了自己能力,而没有去贬低自己,如果他再延续谦虚的不肯表露自己的状态,估计一辈子都不会有出头之日了。
每当人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都会期待着有勇敢的人出来。勇敢站出来的人,其能力,并不见得比没有站出来的人高多少。有可能还不如其他人,但是既然他站出来,就是他客观的认识到自己,要么就是勇气可嘉,要么就是自认为可以完成困难的事。这个时候的所谓谦虚就变成了懦弱。
那些具有高能力的人为什么没有站出来呢?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受到“谦受益”这句话的影响,一直低调做人、谦虚做人,导致遇到该出头的时候,仍然龟缩在背后不敢出头。
说有些人谦虚,根本算不上谦虚。因为,他们就连基本的正视自己都没有做到,这是一种自卑的心态,而不是谦虚。谦虚过度,就是自卑了。
3
谦虚被用的到处都是并不是好事,好像如果你不谦虚一下就成了骄傲。其实不谦虚离你的骄傲还有一段距离。
我们可以看一下那些不谦虚的人。
有一次,刘邦和韩信谈论带兵打仗的本事,刘邦问:“像我能够带多少兵?”韩信说:“陛下能带十万兵。”刘邦又问:“你能带多少兵呢?”韩信自信地说:“臣多多而益善耳。”
看到韩信这么说,有谁说他是骄傲吗?没有!当然,他也没有很虚伪地说自己不能带兵云云,而是很客观地说出了自己的情况。这点反而让人觉得他很坦荡,受到刘邦和更多人的认可。
其实后面还有对话。
刘邦笑道:“既然你带兵的本领比我大,那为什么被我控制呢?”韩信说:“陛下虽然不能多带兵,但善于驾驭将领,这就是我被你控制的原因。”这点上他倒是真的谦虚,客观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南北朝后赵皇帝石勒一次问一个大臣,说:“你看我可以比得上古代什么样的帝王?”
大臣吹捧说:“陛下英明神武,比汉高祖还强,别人更比不上了。”石勒笑了笑说:“你说得太过分了。我要是遇到汉高祖,只能做他的臣下。大概跟韩信、彭越差不多。要是我生在汉光武帝那个时候,倒可以和他并驾齐驱,还说不定谁胜谁负呢。”
石勒这个话说得倒是很客观,没有吹牛皮,也没有贬低自己。
按照我们给谦虚的概念,韩信和石勒都是谦虚的。
4
谦虚是在对他人尊敬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一种优良态度。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韩愈先生也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也体现出尊重别人是无需分等级的,要一视同仁,别人总会有优点长处让我们受益。抱着这种态度,就会出以尊重的心态去对待他人。我们有一个好的态度学习别人,能够客观地对待别人,就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就是谦虚。
对待别人,我们做到谦虚很容易,因为对待别人用谦虚态度容易让别人产生好感;但是对待自己,就不太会谦虚了,因为这个自己内心去感受的,好不好自己都可以接受。
我们常常在需要展现自己的时候担心学艺不精,担心技不如人,从而导致自己丢面儿。这个是很重要的问题。有道是“饿死事小,失节事大”,面子丢了,自己能否受得了才是关键。在乎面子,可能谦虚一点,把自己压低一些,不至于在表现时低于他人预期。如果不压低自己,万一打不到他人预期,岂不是要丢脸,以后如何见人?带着这个压力,还是谦虚一下好。即使是客观说一下自己的情况,也不行,必须给自己打个折扣才罢休。
这叫谦虚吗?应该叫虚伪更准确。
5
“谦虚”要跟“骄傲”对比,才能知道是不是真的谦虚。
如果自己有了一定的技艺、认识,或者有了某项特长后,便觉得自己所向无敌了,没有看到比他更高更强的人存在。这个就是骄傲,就是没有客观认识自己。
但是能够认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跟韩信石勒一样,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给自己准确定位,就算是别人听来像是大话,是吹牛皮,也算得上是谦虚。
其实,人最难的就是客观看待自己。记得大学时一位老教师,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的会员,书法很棒。但是每次给大家讲授书法,言必称初学,书必称劣书。当大家不知道他写出来的字如何低劣的时候,一个个漂亮的大字随着他毛笔挥洒就写出来了。在大家的惊叹声中,他还是谦逊得要命。
说“不好不好”“见笑见笑”!要说不好、要说见笑,就是他的“谦虚”!面对一群未入门的学生,您老这么谦虚为哪般呐?
您就算是拍着胸脯说自己写得很好都不为过,好歹也是书法家啊,说自己写得好也不算是骄傲!?您又何必如此不自信地谦虚呢?
这个所谓的谦虚,就是假谦虚!还不如骄傲来得让人感觉更舒服些!
6
万事万物都有个度,我们常说谦虚,也要有个度才行!
客观地认识自己所拥有的,所擅长的,所懂得的,完全可以自信地展现出来,这就是不夸大,就是不自负,就是谦虚。
自己不懂的,没有的,也以良好的心态去学习,这也是谦逊。适当的谦虚态度,能够帮助我们成长。
但是孔子说“过犹不及”,一旦将它用得泛滥,将对你没有任何好处。相反,过分谦虚,还会害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