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这座古韵悠然的城市,常亚芹,一位在书道之途跋涉了四十余载的追光者,于岁月的长河中,留下了无数墨韵交织的足迹。如今,年近七旬的他,回首往昔,感慨光阴似箭,心中泛起“恨无再年少”的喟叹,亦夹杂着对自己尚无大成的惭愧。
四十余载,于历史的长河不过一瞬,对常亚芹而言,却是倾尽心血、全心投入书道钻研的漫漫征途。从青春正好到两鬓染霜,每一日的晨光熹微,每一晚的灯火昏黄,都见证过他在书桌前挥毫的身影。那一张张宣纸,或堆叠如山,或随风飘落,皆承载着他对书法的热爱与执着。
初涉书道时,常亚芹如一位虔诚的信徒,怀揣着敬畏之心,一笔一划临摹着古帖。颜真卿的雄浑、柳公权的劲挺、王羲之的飘逸……他沉醉于历代名家的笔墨世界,试图从那横竖撇捺间,探寻书法艺术的真谛。那时的他,年轻气盛,怀揣着无限的憧憬与抱负,坚信凭借自己的努力,定能在书道上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随着时光的流转,常亚芹对书法的理解愈发深刻,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形似,而是追求神似与创新。他尝试将不同书体的特点融合,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平衡点。然而,创新之路布满荆棘,每一次突破都伴随着无数次的失败与挫折。那些无人问津的日夜,他独自在书房中,面对满桌的废纸,心中也曾涌起迷茫与失落。但他从未放弃,因为书法早已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他灵魂的寄托。
如今,年近七旬的常亚芹,站在人生的暮年,回首这四十余载的书道历程,心中满是感慨。光阴的车轮匆匆驶过,曾经的年少轻狂早已不复存在,只留下对岁月流逝的无奈与惋惜。“恨无再年少”,这短短五个字,饱含着他对青春时光的眷恋,若是能重返年少,他或许会更加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在书道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弥补那些曾经错过的机遇。
而“惭愧无有大成”,则是他对自己的严苛审视。在他眼中,书法艺术博大精深,自己虽已努力钻研多年,但距离心中的完美境界仍有很大差距。他渴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像古代名家那样,流传千古,成为后人学习与敬仰的典范。然而,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落差,让他深感惭愧。这种惭愧并非自卑,而是源于对书法艺术的高度尊重与对自我的严格要求。
常亚芹的感慨,何尝不是每一位在艺术道路上执着追求的人的心声。岁月无情,带走了青春与活力,但留下的是对艺术更深沉的热爱与更深刻的理解。尽管他自谦无有大成,但在这四十余载的钻研过程中,他所积累的经验、所达到的艺术高度,已然成为他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他的书道之旅,是对梦想的坚守,是对艺术的敬畏,更是对人生意义的不懈探寻。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信他仍会在书道上继续前行,用笔墨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即便没有世俗意义上的“大成”,他在追求书法艺术的过程中所展现出的精神,也足以成为他人学习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