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这是个真实的事。
在一次婚宴上,一位中年男士认出了他的中学老师。
他走上前恭敬地说:“老师,您还认得我吗?”
老师摇摇头:“记不起来了。”
学生迟疑了一下,说:“我……是当年在课堂上偷同学手表的那个学生。”
老师还是没想起来。
学生说:当时,您叫全班同学都面向墙壁站着,再用手帕蒙上眼睛,然后您一个个搜查我们的口袋。您从我的口袋搜出了手表。我绝望极了,以为自己肯定要被严肃处理,从此在班里再也抬不起头了。但您没有。您把手表还给失主,教育同学们不能偷窃,然后就继续上课了,直到毕业,都没有提过我偷手表的事……您应该记起我了吧?
老师笑着点头:我记得这件事,但还是不记得你。为了不对同学产生坏印象和分别心,那天我也是蒙上眼睛来搜查你们口袋的。”
估计看完这个故事的人,都会为老师的做法点赞。多么善良又睿智的老师啊。
不免想到了,如果这个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会如何处理呢?肯定不会像这位老师处理的如此智慧。按照经验首先可能就会发一顿脾气,站在道德高度,未来发展的高度,讲一通大道理,然后再吓唬吓唬,看能不能让始作俑者主动交代,若没能主动交代,要搜身,也会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而不会选择让学生转过身去面壁。如果发现了丢失的东西,更不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把这事轻描淡写的给过去了,而可能是抓住不放,大说特说,正好可以作为典型反面教材,教育其他人,深刻挖掘潜在的教育价值。
如果采用这种处理方式,会怎样呢?对于当事的孩子来说,可能以后都会被戴上一个“小偷”或“贼”标签,戴上标签容易,但去标签就难了。对于其他同学来说呢,可能能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也可能啥作用也不起,但是孩子们永远的记住了曾经有一节课因为某个同学偷东西被老师搜身了。说不定,多年之后每次的同学聚会都会成为一个笑话而提起。对于这位同学来说,不管是不是玩笑,每被提及一次,伤疤也总是要被重新揭开一次。即便这位同学当时意识到确实是自己错了,甚至感念老师的教育,但在一次又一次的揭开伤疤的时候,也不免产生一些不满,甚至心生恨意,而这却并不是老师的本意初衷吧。想到这里,内心不免有些害怕。
见贤思齐,为什么这位老师能做出这样的决定,根植于他内心的是什么?
让孩子们面向墙壁,用手帕蒙上眼睛,那么所有同学都是一样的,没有区别,是对这位同学的保护,是对所有同学的保护。
让偷东西的这位同学不会因为这一件事而身败名裂,从此背负心理上的负担。在这位老师看来,这是一件小事,一件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很正常的一件事,这不是一个孩子的独特问题,而且具有普遍现象,只不过是有的被发现了,有的没有被发现,仅此而已。这是一件小事,一件在一个人一生中不起眼的一件小事,这件小事对于人的一生来说,不值一提。有人会说,今天一小偷,明天一小偷,偷到最后,不就成了惯犯了。这不是这位老师的初始假设,老师相信,所有的孩子,不管他以前做过什么,不管他现在做过什么,甚至他以后做过什么,他都有颗善良的心,都有一颗向好的心。正是基于这样的信任,才能做出如此的决定,他决定给孩子机会。
这位老师自己也蒙上了眼睛,那么即使是在同学的身上找到了东西,但是因为蒙着眼睛,所以也并不清楚偷东西的人到底是谁?连老师也不清楚偷东西的同学是谁,那么那位偷东西的同学仅有的心理负担也可以卸掉了,他安全了。否则,当这位同学看到这位老师的时候,总是会想起这件事,甚至会躲着老师,因为老师是唯一知道他的这个秘密的人而心存担心,对他来说这是不安全的。老师的做法让这位同学倍感安全,从此他便可以轻装前行。这是老师对这位同学保护的另一个方面。
对所有的孩子,又何尝不是一种保护!不让任何人知道谁是偷东西的人,那么所有人都是偷东西的人,那么所有人都不是偷东西的人,那就没有人偷东西,让所有的孩子在内心里对自己的同学依然保持善良的认知,这是不是就是对所有孩子的保护啊。当然老师也没有坐视不管,面壁站立,蒙上眼睛,搜查身体,这些本身都是体验,人生的成长不都来自于体验吗?体验过了,有了认知,吸取了教训,达到了效果,就可以了。虽然,你可能说,搜身不对,我不否认,但是有时候有效果比有道理是不是还重要啊。
这么一分析,这位老师真是大智慧啊。《大学》开篇中说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老师关键时候能止的住,根植于老师内心的是这位老师对于学生的认知判断假设,认为世界是美好,学生是善良的、可爱的。老师认为学生的问题都是成长中发展的问题,有问题很正常,这个问题对于当下可能是件大事,但对于人的一生来说,只是一件小事。有时孩子偷东西,并不是因为“坏”,他们很可能只是好奇,淘气,缺少规则意识,所以没有必要小题大做,如果不由分说把他们钉在耻辱柱上,真的可能毁了他们一生。相信孩子,给孩子一个机会,他认为这是最佳的选择。从结果上看,老师的选择是正确的。
我们都希望我们的孩子都能善良、积极、正向、阳光,但要让孩子做到这些,是不是我们自己首先要善良、积极、正向、阳光啊。
让自己内心里藏着善,努力也能做一名有智慧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