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慢慢来,反正我们有一辈子的时间
老家村口有棵老槐树,粗得要三个壮汉拉手才能围住。小时候总以为它生来就是这般威风,直到某天看见树根旁冒出的指甲盖大的嫩芽,才突然想起爷爷说过,这棵树是他年轻时随手埋下的种子长成的。种子刚发芽时细得像根牙签,风一吹就歪歪斜斜,谁能想到几十年后竟能撑起这么大一片树荫呢?
去年在工地打工的表哥回来,带我们去看他参与修建的高楼。三十七层的大厦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表哥却指着地基处的一堆堆泥土说:"刚开工时我也犯愁,这么高的楼啥时候能建好?后来发现每天就干一件事——和水泥、搬砖头,今天砌好一面墙,明天搭起一层架,不知不觉就快封顶了。"他裤脚还沾着灰,笑得像个孩子,说现在每次路过那栋楼,都觉得那些砖头里藏着自己的故事。
前年秋天我徒步穿越秦岭,出发前看着地图上蜿蜒的路线直打退堂鼓。但真正上路后才发现,只要盯着脚下的每一块石头,数着一步、两步、三步,不知不觉就走过了山梁。走到第五天脚底磨出水泡,坐在石头上啃馒头时,忽然明白古人说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是让我们盯着终点发愁,而是教我们把遥远的路拆成看得见的每一步。那天傍晚我跟着夕阳走,影子被拉得老长,突然觉得自己不是在走一条路,而是在收集无数个当下的自己。
这些年见过太多人抱怨"人生太难":想考证书却总说"没时间",想学手艺却嫌"起步晚",想减肥又抱怨"见效慢"。其实仔细想想,哪有什么一蹴而就的奇迹?就像村口的老槐树,若没有日复一日的扎根、抽枝、冒叶,哪来的参天巨干?就像表哥盖的高楼,若没有一砖一瓦的堆砌、一层一层的攀爬,哪来的耸入云霄?就像我的秦岭徒步,若没有每天咬着牙迈出的千百步,哪来的山巅日出?
邻居张叔五十岁开始学画画,每天在阳台画速写,画废的本子堆了半间屋。去年他在社区办画展,画的都是小区里的寻常风景:晾衣服的竹竿、趴在墙头的猫、傍晚打太极的老人。有人说他"大器晚成",他却摆摆手:"我就是个退休老头,每天画几笔,画着画着就停不下来了。"你看,所谓的"大器",不过是把日子拆成了无数个"小器",今天画好一片叶子,明天勾好一道屋檐,不知不觉就攒成了满墙的风景。
公司新来的实习生小林,总说自己"笨手笨脚"。带她的师傅却教她:"别想着一下子学会所有事,先把打印文件的格式调好,再把会议记录的重点记清,慢慢你就知道怎么和客户沟通了。"现在小林能独当一面了,回想起最初连打印机都摆弄不明白的自己,她说:"原来成长就像堆沙子,看起来没什么变化,但手里的沙堆不知不觉就高了。"
我们总爱盯着别人的成功惊叹,却常常忽略人家背后的"慢慢来"。菜市场卖豆浆的阿姨,每天凌晨三点磨豆子,磨了二十年才在街角开了间小店;小区门口修鞋的大爷,蹲在小马扎上补了三十年鞋,现在说起每一种皮革的特性都头头是道;就连我家楼下的梧桐树,也是年复一年地掉叶、抽芽,才把绿荫铺到了整条街。
所以啊,别再为"还没开始"焦虑,也别为"进步太慢"沮丧。你看那破土的嫩芽,不会因为自己渺小就停止生长;你看那砌墙的砖头,不会因为自己平凡就拒绝叠加;你看那起步的脚印,不会因为前路遥远就不敢抬起。人生很长,长到足够让一个襁褓里的婴儿变成拄拐的老人;人生又很短,短到每一个当下都是回不去的昨天。
不如就从今天开始吧:想读书的人,先翻开第一页;想写作的人,先写下第一句;想跑步的人,先系好鞋带出门。别管那棵树什么时候能合抱,先让种子在春天发个芽;别管那高台什么时候能九层,先让第一抔土找到自己的位置;别管那千里路什么时候能走完,先让第一步踩实眼前的土地。
你知道吗?老槐树的种子发芽时,可能不知道自己会成为百年老树;表哥搬第一块砖时,可能没想过那会是高楼的基石;我迈出第一步时,也不知道后来会在秦岭遇见那么美的星空。但没关系啊,只要我们愿意把日子过成"慢慢来"的模样,把每个当下都活成"刚起步"的状态,那些看似遥远的未来,终将在无数个"此刻"的叠加中,变成触手可及的现在。
所以慢慢来,反正我们有一辈子的时间,去让嫩芽长成大树,让泥土堆成高台,让脚步丈量远方。重要的从来不是走得多快,而是我们从未停下过生长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