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里最难的部分,是出发的勇气。18岁读大学,被问理想是什么,我说环游世界;22岁读完大学,觉得找了工作以后再去;26岁工作稳定,对自己说买了房再说;30岁有房了,想等结婚带老婆一起去;35岁有了孩子,那么孩子大一点再去吧;50岁孩子长大了,退了休再去吧……最后,哪也没有去——凡事如此。
其实我感觉我真的是一个十分拖沓的人,倒不是说我会迟交作业,或者无法按时完成设计任务,只是我对我自己的事情十分不上心。我计划了要去很多地方,比如西藏,比如成都,或者更远一些的石河子。也不是没有时间或没有金钱。但我总是找着各种各样的理由一天一天的推,到现在也没有迈出第一步。
网上有一个问卷,问的是想对十年前的自己说什么,那里没有我要的答案。我想对自己说,出去走走。像背包十年描述的那样。靠一双脚,一双手,能走多远走多远。有的时候自我安慰的说,我也一直在走着。虽然一直在原地打转,像被拴住的小毛驴。
我又想起老家里他们经常说的那句谚语了,十三四岁,往外一丢。习惯一个人在外漂泊,都忘了家是什么样子的。总幻想着回到家,推开门。有个女人对着我笑,接过我脱下的外套。有稚气的孩子围着我的小腿打转,奶声奶气的喊着爸爸爸爸。
我厌倦了拖着沉重翅膀的飞翔,我等你,给我或者我给你一个叫做家的东西。
旅行的意义在于沿途的风景和身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