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kedBlockingQueue

image.png

LinkedBlockingDeque 与 LinkedBlockingQueue 对比

LinkedBlockingDeque在结构上有别于之前讲解过的阻塞队列,它不是Queue而是Deque,中文翻译成双端队列,双端队列指可以从任意一端入队或者出队元素的队列,实现了在队列头和队列尾的高效插入和移除

LinkedBlockingDeque是链表实现的线程安全的无界的同时支持FIFO、LIFO的双端阻塞队列,可以回顾下之前的LinkedBlockingQueue阻塞队列特点,本质上是类似的,但是又有些不同:

  • 内部是通过Node节点组成的链表来实现的,当然为了支持双端操作,结点结构不同
    LinkedBlockingQueue通过两个ReentrantLock锁保护竞争资源,实现了多线程对竞争资源的互斥访问,入队和出队互不影响,可同时操作,然而LinkedBlockingDeque只设置了一个全局ReentrantLock锁,两个条件对象实现互斥访问,性能上要比LinkedBlockingQueue差一些 (为什么有两把锁 和一把锁的区别?)

  • 无界,默认链表长度为Integer.MAX_VALUE,本质上还是有界

  • 阻塞队列,是指多线程访问竞争资源时,当竞争资源已被某线程获取时,其它要获取该资源的线程需要阻塞等待

Queue和Deque的关系有点类似于单链表和双向链表,LinkedBlockingQueue和LinkedBlockingDeque的内部结点实现就是单链表和双向链表的区别,具体可参考源码。

在第二点中可能有些人有些疑问,两个互斥锁和一个互斥锁的区别在哪里?我们可以考虑以下场景:

A线程先进行入队操作,B线程随后进行出队操作,如果是LinkedBlockingQueue,A线程入队过程还未结束(已获得锁还未释放),B线程出队操作不会被阻塞等待(锁不同),如果是LinkedBlockingDeque则B线程会被阻塞等待(同一把锁)A线程完成操作才继续执行

LinkedBlockingQueue一般的操作是获取一把锁就可以,但有些操作例如remove操作,则需要同时获取两把锁,之前的LinkedBlockingQueue讲解曾经说明过

LinkedBlockingQueue 由于是单链表结构,只能一端操作,读只能在头,写只能在尾,因此两把锁效率更高。LinkedBlockingDeque 由于是双链表结构,两端头尾都能读写,因此只能用一把锁保证原子性。 当然效率也就更低

ArrayBlockingQueue与LinkedBlockingQueue对比

ArrayBlockingQueue

  • 一个对象数组+一把锁+两个条件
  • 入队与出队都用同一把锁
  • 在只有入队高并发或出队高并发的情况下,因为操作数组,且不需要扩容,性能很高
  • 采用了数组,必须指定大小,即容量有限。从空间利用角度,数组结构的ArrayBlockingQueue要比LinkedBlockingQueue紧凑,因为其不需要创建所谓节点,但是其初始分配阶段就需要一段连续的空间,所以初始内存需求更大。

LinkedBlockingQueue

  • 一个单向链表+两把锁+两个条件
  • 两把锁,一把用于入队,一把用于出队,有效的避免了入队与出队时使用一把锁带来的竞争。
  • 在入队与出队都高并发的情况下,性能比ArrayBlockingQueue高很多
  • 采用了链表,最大容量为整数最大值,可看做容量无限。ArrayBlockingQueue是有明确的容量限制的,而LinkedBlockingQueue则取决于我们是否在创建时指定,

问题,为什么ArrayBlockingQueue 不能用两把锁
因为取出后,ArrayBlockingQueue 的元素需要向前移动。

概述

LinkedBlockingQueue内部由单链表实现,只能从head取元素,从tail添加元素。添加元素和获取元素都有独立的锁,也就是说LinkedBlockingQueue是读写分离的,读写操作可以并行执行。LinkedBlockingQueue采用可重入锁(ReentrantLock)来保证在并发情况下的线程安全。

构造器

LinkedBlockingQueue一共有三个构造器,分别是无参构造器、可以指定容量的构造器、可以穿入一个容器的构造器。如果在创建实例的时候调用的是无参构造器,LinkedBlockingQueue的默认容量是Integer.MAX_VALUE,这样做很可能会导致队列还没有满,但是内存却已经满了的情况(内存溢出)。

 public LinkedBlockingQueue();   //设置容量为Integer.MAX

 public LinkedBlockingQueue(int capacity);  //设置指定容量

public LinkedBlockingQueue(Collection<? extends E> c);  //穿入一个容器,如果调用该构造器,容量默认也是Integer.MAX_VALUE

LinkedBlockingQueue常用操作

取数据

  • take():首选。当队列为空时阻塞

  • poll():弹出队顶元素,队列为空时,返回空

  • peek():和poll烈性,返回队队顶元素,但顶元素不弹出。队列为空时返回null

  • remove(Object o):移除某个元素,队列为空时抛出异常。成功移除返回true

添加数据

  • put():首选。队满是阻塞

  • offer():队满时返回false

判断队列是否为空

size()方法会遍历整个队列,时间复杂度为O(n),所以最好选用isEmtpy

put元素原理

基本过程:

1.判断元素是否为null,为null抛出异常

2.加锁(可中断锁)

3.判断队列长度是否到达容量,如果到达一直等待

4.如果没有队满,enqueue()在队尾加入元素

5.队列长度加1,此时如果队列还没有满,调用signal唤醒其他堵塞队列

   /**
     * 在队尾插一个元素
     * 如果队列满了,一直阻塞,直到队列不满了或者线程被中断
     */
    public void put(E e)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if (e == null) throw new NullPointerException();
        int c = -1;
        final ReentrantLock putLock = this.putLock;//入队锁
        final AtomicInteger count = this.count;//当前队列中的元素个数
        putLock.lockInterruptibly();//加锁
        try {
            while (count.get() == capacity) {//如果队列满了 
                /*
                 * 加入notFull等待队列,直到队列元素不满了,
                 * 被其他线程使用notFull.signal()唤醒
                 */
                notFull.await();
            }
            enqueue(e);//入队
            c = count.getAndIncrement();//入队数量+1
            if (c + 1 < capacity)
                notFull.signal();
        } finally {
            putLock.unlock();
        }
        if (c == 0)
            signalNotEmpty();
    }

take元素原理

基本过程:

1.加锁(依旧是ReentrantLock),注意这里的锁和写入是不同的两把锁

2.判断队列是否为空,如果为空就一直等待

3.通过dequeue方法取得数据

3.取走元素后队列是否为空,如果不为空唤醒其他等待中的队列

/**
   * 出队:
   * 如果队列空了,一直阻塞,直到队列不为空或者线程被中断
   */
  public E take()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E x;
      int c = -1;
      final AtomicInteger count = this.count;//获取队列中的元素总量
      final ReentrantLock takeLock = this.takeLock;
      takeLock.lockInterruptibly();//获取出队锁
      try {
          while (count.get() == 0) {//如果没有元素,一直阻塞
              /*
               * 加入等待队列, 一直等待条件notEmpty(即被其他线程唤醒)
               * (唤醒其实就是,有线程将一个元素入队了,然后调用notEmpty.signal()唤醒其他等待这个条件的线程,同时队列也不空了)
               */
              notEmpty.await();
          }
          x = dequeue();//出队
          c = count.getAndDecrement();//元素数量-1
          if (c > 1)
              notEmpty.signal();
      } finally {
          takeLock.unlock();
      }
      if (c == capacity)
          signalNotFull();
      return x;
  }

  /**
   * 从队列头部移除一个节点
   */
  private E dequeue() {
      Node<E> h = head;//获取头节点:x==null
      Node<E> first = h.next;//将头节点的下一个节点赋值给first
      h.next = h; // 将当前将要出队的节点置null(为了使其做head节点做准备)
      head = first;//将当前将要出队的节点作为了头节点
      E x = first.item;//获取出队节点的值
      first.item = null;//将出队节点的值置空
      return x;
  }

  private void signalNotFull() {
      final ReentrantLock putLock = this.putLock;
      putLock.lock();
      try {
          notFull.signal();
      } finally {
          putLock.unlock();
      }
  }

public boolean offer(E e)

原理:在队尾插入一个元素, 如果队列没满,立即返回true; 如果队列满了,立即返回false。


/**
     * 在队尾插入一个元素, 容量没满,可以立即插入,返回true; 队列满了,直接返回false
     * 注:如果使用了限制了容量的队列,这个方法比add()好,因为add()插入失败就会抛出异常
     */
    public boolean offer(E e) {
        if (e == null)
            throw new NullPointerException();
        final AtomicInteger count = this.count;// 获取队列中的元素个数
        if (count.get() == capacity)// 队列满了
            return false;
        int c = -1;
        final ReentrantLock putLock = this.putLock;
        putLock.lock();// 获取入队锁
        try {
            if (count.get() < capacity) {// 容量没满
                enqueue(e);// 入队
                c = count.getAndIncrement();// 容量+1,返回旧值(注意)
                if (c + 1 < capacity)// 如果添加元素后的容量,还小于指定容量(说明在插入当前元素后,至少还可以再插一个元素)
                    notFull.signal();// 唤醒等待notFull条件的其中一个线程
            }
        } finally {
            putLock.unlock();// 释放入队锁
        }
        if (c == 0)// 如果c==0,这是什么情况?一开始如果是个空队列,就会是这样的值,要注意的是,上边的c返回的是旧值
            signalNotEmpty();
        return c >= 0;
    }


    /**
     * 创建一个节点,并加入链表尾部
     * @param x
     */
    private void enqueue(E x) {
        /*
         * 封装新节点,并赋给当前的最后一个节点的下一个节点,然后在将这个节点设为最后一个节点
         */
        last = last.next = new Node<E>(x);
    }

    private void signalNotEmpty() {
        final ReentrantLock takeLock = this.takeLock;
        takeLock.lock();//获取出队锁
        try {
            notEmpty.signal();//唤醒等待notEmpty条件的线程中的一个
        } finally {
            takeLock.unlock();//释放出队锁
        }
    }

public E poll()

原理:如果没有元素,直接返回null;如果有元素,出队

    /**
     * 出队: 
     * 1、如果没有元素,直接返回null 
     * 2、如果有元素,出队
     */
    public E poll() {
        final AtomicInteger count = this.count;// 获取元素数量
        if (count.get() == 0)// 没有元素
            return null;
        E x = null;
        int c = -1;
        final ReentrantLock takeLock = this.takeLock;
        takeLock.lock();// 获取出队锁
        try {
            if (count.get() > 0) {// 有元素
                x = dequeue();// 出队
                // 元素个数-1(注意:该方法是一个无限循环,直到减1成功为止,且返回旧值)
                c = count.getAndDecrement();
                if (c > 1)// 还有元素(如果旧值c==1的话,那么通过上边的操作之后,队列就空了)
                    notEmpty.signal();// 唤醒等待在notEmpty队列中的其中一条线程
            }
        } finally {
            takeLock.unlock();// 释放出队锁
        }
        if (c == capacity)// c == capacity是怎么发生的?如果队列是一个满队列,注意:上边的c返回的是旧值
            signalNotFull();
        return x;
    }

五、总结

1、具体入队与出队的原理图

图中每一个节点前半部分表示封装的数据x,后边的表示指向的下一个引用。

1.1、初始化

image.png

初始化之后,初始化一个数据为null,且head和last节点都是这个节点。

1.2、入队两个元素过后

image.png

1.3、出队一个元素后

image.png

表面上看,只是将头节点的next指针指向了要删除的x1.next,事实上这样我觉的就完全可以,但是jdk实际上是将原来的head节点删除了,而上边看到的这个head节点,正是刚刚出队的x1节点,只是其值被置空了。

2、三种入队对比:

  • offer(E e):如果队列没满,立即返回true; 如果队列满了,立即返回false-->不阻塞
  • put(E e):如果队列满了,一直阻塞,直到队列不满了或者线程被中断-->阻塞
  • offer(E e, long timeout, TimeUnit unit):在队尾插入一个元素,,如果队列已满,则进入等待,直到出现以下三种情况:-->阻塞
    • 被唤醒
    • 等待时间超时
    • 当前线程被中断

3、三种出队对比:

  • poll():如果没有元素,直接返回null;如果有元素,出队
  • take():如果队列空了,一直阻塞,直到队列不为空或者线程被中断-->阻塞
  • poll(long timeout, TimeUnit unit):如果队列不空,出队;如果队列已空且已经超时,返回null;如果队列已空且时间未超时,则进入等待,直到出现以下三种情况:
    • 被唤醒
    • 等待时间超时
    • 当前线程被中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