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博,曾以大哭被老师们记住。他好像是情绪失控的小孩,遇到任何事情,不管多大点事,都会张着嘴哇哇大哭,哭得稀里哗啦,哭得撕心裂肺,哭得莫名其妙。
四年级,我专业整治他的哭,由大哭慢慢变为小哭,哭得次数和时长在慢慢递减,今年很少看到他哭了,现在好多了。为啥能管着他哭呢,因为我发现他哭是不知道该如何去面对人和事,他不知道该如何应对问题,我一次又一次告诉他方法,并及时帮他分析该如何用另外一种方式处理问题,不知所措了,先别哭,及时向我或者向其他同学求助。面对他的进步,我立即对他的表现给予正面反馈,强化他的正确行为,没想到他真的做到了。
除了曾经爱哭,他还有个特点就是没有一点规矩。他的整个行为表现就好像一个“老头”,一点点都不像个10来岁的孩子。也难怪,教了他那么多年,他都是年迈的爷爷和奶奶带大,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不回家,疫情之前,每年还回来一次,现在很少回家了。他每天给人的感觉都是:穿着有异味的衣服,不理发,不洗澡,书包和抽屉满是小垃圾……问题是,你提醒他一遍两遍,他好似听不到,始终无动于衷。永远沉浸在自己的小天地。我判定他对我的语言不敏感。
我让他单独坐到第一排,想着随时可以关注他,不然,他上课的时候,全程都在发呆,或者手里玩弄个小纸条等。每节课,我都提醒她做好准备,下课,我必须亲自监督他准备好下节课的物品,他才不情不愿地把书随意且大声地放到桌面上。对他,我很无语,但是我也明白孩子成为今天这样也有原因,他的成长缺少了父母的陪伴和教导,爷奶更是对他溺爱:吃饱喝足就行。我劝自己作为老师,能教一点是一点吧。
我就坐在他旁边,让他按照我说的,一步一步收拾自己的东西,先是抽屉,再是书包,并告诉他,如果不想每天都收拾,可以把东西用完以后放到原位,这样可以保持很久。虽然离他大概几十厘米那么远,但是我能明显闻到他身上有股臭味,我问他多久没换衣服了,没洗澡了,他说记不清了。我让他今天回去换洗,没条件洗澡了,先洗洗屁股和脚,坚持每周至少换一次衣服。之后,我又给他妈妈联系,让她告诉孩子爷爷给他洗洗澡,换换衣服,剪剪头发。第二天,我看到他换了衣服,看到他的头发参差不齐,问谁给他剪的头发,他告诉我是爷爷。甭管怎样,至少看着比之前利落多了。
周四做核酸检测,收了费用,我让他和博皓分开数钱,我观察了他俩不会数,给他们大概讲了先分类整理,再数。我发现昭博听进去了,他按照我说的,一遍又一遍,他俩分别数了两遍,数不对,连续数了六遍,终于对了。看到孩子把钱整理得整整齐齐,为师感到很欣慰。我让他俩去洗洗手,领取慧雅标,俩人乐得咧开嘴笑了。
这就是孩子,他们都是那么单纯可爱,只是缺少父母的关注和陪伴,他们沉默寡言,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很多时候不听你的话,很多时候他们是听不懂你的意思,或者他们不习惯与你交流,但是,作为老师,我们主动去找他们,让他们去帮我们,时间长了,他们自然与我们形成默契,会愿意听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