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笔之前,我不知如何写这本书的书评,或者说,自己过于浅显,对这本书的理解也是残缺不全的。
昨天,半日偷闲,再回看《挪威的森林》,才记起,自己似乎也曾迷失在这样的一片森林中,那里阴暗、潮湿,没有半缕阳光。就如村上在书中所言的那样: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不曾去过,但它一直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当然,现在我已然走出了那片森林,而我也始终坚信,每个走出那片森林的人都会再次相逢。我们会成为第二个渡边、阿绿、玲子。
爱情:忠于灵魂,陷于肉体
第一次接触村上的书,不得不说,我为他细腻而不失温柔,美丽而不失优雅的语言所打动。也许很多人谈到这本书,脑海里会浮现出一些有色画面,当然,不可否认,这也是村上的书的一大特色。但这些有色情节的存在绝对不是为勾人眼球而存在的,它就如同水流一般缓缓而下,没有丝毫刻意。与其他爱情小说不同,村上并没有以激烈,直白的语言去讲述几个人的爱情故事。相反,他笔下的人物没有大悲大喜的经历,没有过多的感情纠葛和剪不断,理还乱的感情线索。
在书中,直子爱木月,渡边爱直子,阿绿爱渡边;初美爱永泽。但这里的爱是与性分开的。这也许与《霍乱时期的爱情》有共性,你可以在灵魂上一直忠于一人,而肉体不是。即使渡边深爱直子,但是他还是需要用性来满足自己,当然,在与直子发生关系后他再也没有去找其他女人;永泽一直没有承认过自己对初美的爱,但却一直用性爱来麻痹自己,初美死后他也同样感到自己失去了什么。也许性只是某一时的冲动,但爱不是,它可以是一种干净的、美好的、永恒的存在。正如村上在书中所说“少年的我们追求激情,成熟后却迷恋平庸,在我们寻找,伤害,背离之后,还能一如既往地相信爱情,这是一种勇气。”
孤独:唯我空余两鬓风
爱情大概是这本书里讲的最多的,但对我来说,最打动我的不是至死不渝、不可磨灭的爱情。而是书中每个人物身上所存在的深深的孤独感和对生与死的思考。人们总说,没有一个人是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居。但是实际上每个人生来就是孤独的,从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到一个人死去,也许这在期间会有很多陪伴,但孤独是常态。在这本书里,每个人都是孤独的,木月在一开始就选择了以死亡来逃避,直子一直深爱着木月,企图从渡边身上寻找木月残存的记忆,在肉体背叛木月后陷入孤独抑郁的状态,在直子眼里,一个人永远守护着另一个人,是不可能的,因为你不知道在哪一刻,这个人会离开,自己无法适应这个社会,只能寻求精神上的自由,以死亡来逃避。渡边也同样如此,对他来说,生活只不过是日复一日的重复,他同样是迷茫的,无目的地工作、学习。即使生活如一团泥沼,但不得不一步步地向前。而对于永泽这个社会精英而言,更是如此,不断地往上爬,成为一个佼佼者,不同情别人,不同情自己,如一部机器似的运转,没有思想,没有灵魂。不断地以性爱来填补自己的空虚与孤寂。阿绿作为小说里一个白月光一般的存在,也同样有着深深的孤独感,父母的对自己的淡漠,爱的缺失,自小便自己照顾自己,她同样渴望温暖,渴望一份完美的爱。
“没有人喜欢孤独,只不过害怕失望罢了。”
“所有人都显得寂寞,用自己的方式想尽办法排遣,事实上仍是对寂寞的延续,寂寞是对群居者的诅咒,孤独才是寂寞唯一的出口。”
死亡≠终点
死亡不值得惧怕,孤独才是。正如书中的渡边所言:“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在我们看来,死亡往往过于沉重,它往往与痛苦,悲恸,腐朽联系在一起。其实并不全是。死亡并不是生命的尽头,遗忘才是。死其实很容易,你可以选择任何一种方式将自己杀死,但选择活着,实属不易。生活会浇灭理想,磨平棱角,美善丑恶,人情世故。现实总会给你一个又一个巴掌。选择活着,就必须承受这一切。胆小鬼只会选择逃避,只会躲在那个阴暗潮湿的角落里,躲在那片看似安全的森林里,不断地逃窜,迷失。渡边,阿绿,玲子,他们都选择了穿越那片森林,直面生活的残酷。生活在继续,生命也将延续。
穿过挪威的森林,让我走出这个梦。夕阳依旧落在你的肩头,你不是王子,你是穿越森林的勇士。
关注我的公众号【一舟彩云】,和你分享最走心的书评、影评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