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宫梓桐
图/红尘久客
——— 武侠不死,江湖不死 ———
武侠小说作为中国小说的一种类型,一直“游荡”在中国小说史上,它仿佛如同一位侠客浪子一般,为整个江湖增添了几分色彩。
“侠”这个字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韩非子·五蠧》中说过“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游侠以武力违反国家禁令。侠与武在后来的不断演进中似乎被绑定在一起,武与侠自然而然的也联系在了一起。
武是手段,侠是目的或者是内在精神世界。但是,事实上,侠与武之间没有必然联系。郭靖、乔峰、郭襄等会武功,可称侠;楚留香、陆小凤等会武功,可称侠;丁春秋、东方不败等,会武功,但是没人称其为侠。故,武和侠只是一种组合起来的形式,并无实际的联系。侠的真正内涵是其本人内心的精神与灵魂。
武侠小说的起源最早应该追溯到西汉,《史记·游侠列传》可以说是关于武侠最早的篇章。后续武侠小说在不断发展演变,史记和韩非子的著作提出了侠和武,但是都只是停留在武上。
武侠真正的发展是从唐代开始,之后到了宋王朝没有什么发展。清代的《三侠五义》使侠的定义更近了一步。
武侠小说发展的顶峰和快速流传是从近代开始的,近代的白羽、还珠楼主、平江不肖生等开启了武侠的新纪元,但是那时的武侠也还不是顶峰。
新派武侠的创标志着武侠小说到了顶峰,梁羽生、金庸、古龙、黄易等开创了又一个武侠新纪元,时至今日,依旧影响深远。
武侠小说作为中国小说的一种,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种文学,它是有存在价值的。可能很多人会说武侠小说就和那些爽文一样只是娱乐消遣的,没有任何的文学价值。武侠小说的受欢迎程度比不上那些爽文,但是说它没有文学价值,这是不能接受的。
之前有人跟我说过,武侠小说很不吃香,武侠类型的文章不是很受欢迎,对自己很不利。也有人说过,武侠小说开始落寞,因为金古黄粱的时代基本已经结束了。这样的话语我听过很多,但是又有何妨呢?武侠不死,江湖不死!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不灭,武侠不灭。
武侠江湖人人向往,但是腥风血雨的江湖并非就很好。只是人们都有一颗行侠仗义、浪迹天涯的心罢了。
能够活在这世上已然不易,已然是足够了,要是能有那么一两个知己,有美酒,有小桥流水,有夕阳西下,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舒云卷,足矣!
这样的日子对于已经是天下顶尖高手的南宫梓桐来说已然成为一种奢望。未下山之前,他向往打打杀杀的日子。他如同我们一样也拥有一个武侠梦,只是经历了刀光剑影、人世沧桑之后,他只想好好生活!
武侠梦不断地在人们心中萌生,也不断地在人们心中幻灭。在萌生与幻灭的转换之间,武侠和江湖一直在,萌生和幻灭没有结束,武侠和江湖就永不死!
2021年12月21日(二改)
这一年多经历了很多事情,对于武侠我有了新的理解。一年多的时间,我写的很少,看的也少,想的也少,但是对于武侠的想法,对于侠客的想法,我一直都在改变,这是一个变化着的,逐渐发展的过程。
武侠江湖从未走远,一直在我们身边。武侠江湖与现实世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们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武侠世界的创造都是以一定的现实物质为基础的,它不是凭空产生的。但是,现实世界又不像武侠世界那般无规则、无秩序、无法度,它是现实世界所不能做到的一种心灵寄托,因此我一直坚持要辩证地看待两者的关系。
现实世界与武侠世界的侠客是统一的,不论是武侠江湖还是现实世界里的侠客他们的侠义精神谱系是一样的,同出一源,无论社会如何发展他们的核心一直未变,变的只是形式。两者又是矛盾的,武侠世界的侠客遇到不平之事,可以拔刀相助,可以不用考虑太多东西,不用考虑生计问题。但是,现实世界的侠客不是这样的,他们要考虑家人,考虑打抱不平之后的后果。由于社会环境因素的原因,侠客们在行侠仗义之前都是十分慎重的。所以,并不是侠客们心中的那份侠义之心没了,而是现实世界不是武侠世界,两者是有区别的。
在讨论侠客时,我们也应该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不能用武侠世界的背景来否定现实世界的侠客,也不能把武侠世界的侠客放到现实世界里。每个时代的侠客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我们看待他们的时候,不是指指点点和责备,而是多点理解,不是抱怨他们遇到一些不平之事为什么没有出手。我们应该看到的是他们身上所共有的那种精神就足够了,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一颗侠义之心,即使身怀一颗侠义之心的侠客们,也有身不由己的时候。
对于本次修改,重点修改的是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人物对话、打斗场面等。第一次的初稿,我是以第一人称来写的,其间有很多不妥之处。整部小说只是简单的写了情爱,以及主角的一些执念。
第二次修改,我把整部小说换成了第三人称,主角的心路变化也有了一定的体现,执念少了。
第三次修改,我将会扩展整部小说,在前两次没有突出的反派中多下点功夫,使得故事情节更加连贯,人物形象更加饱满,人物对话更加具有一定地趣味性与思考性,最后就是环境烘托方面再细一些。
对于第三次修改大概就是这些内容,有不妥或者建设性的意见欢迎大家提出来,大家尽管批评指正。
2023年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