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如何看到事物的内部

有一句话叫做拉近两个人的距离,我常常喜欢从物理现实世界的角度来考虑,也可能是受了秘密那本书的影响,总觉得很多问题其实跟物理模型有关。

两个人的距离,当然可以变成零,甚至负的,如果是缓慢的接近一个人,距离变成零,往往是一件好事。

而快速的和一个人的距离变成零,因为动量的关系,所以往往跟击打等概念有关。

有很多事可能跟循序渐进有关,欲速则不达,太快速的接近往往遭受反噬,或者动量太大的反冲。

而类似昨天故事中的去求人帮助,富兰克林收获了一个好朋友,大儿子挨了一顿骂,而小儿子送了命,这其中的差别在哪呢?

我们常常说,要通过现象看本质,可这种能力到底是什么?

其实理解一件事,就是理解了这件事内部的运作原理,而内部的东西我们往往是无法直接看到的,这正是每个人不同的思维方法。我想这比很多东西都重要。

因为时间不是很充裕,先讲讲我的结论,就是从实践中看,什么时候我们通过何种方式理解了我们看不到的内部呢?

大多数时候其实是最小差别,这和代码调试有点像。也就是说,当代码出错时,我们很多时候并不知道错在哪里。

我们有一些已知的信息,也有很多未知的信息。但我们可以通过输入输出和我们预期的差别,来判断问题到底出在哪。

为什么是最小差别,对于每个人来说,这个最小或许都是不同的,也就是说是我能理解的最小的不同。

在我能理解的最小的层面上,输出a,结果1;输入b,结果2,我知道为什么是这样,然后就一步步扩大判断范围。

慢慢的,我解析了代码出错原因的所有分支,现在我明白那个问题是怎么产生的了。

这就涉及到分析,也就是说分析的意思是,把未知的问题,一步步分解成我们熟悉的问题,可以是深度优先,也可以是广度优先。最终的那些基础是我们已经掌握的。

那么故事中3个人之间到底有哪些不同?今天困了,明天再研究。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淘宝造物节是淘宝继双十一购物狂欢节之后针对90后年轻人推出的另一个节日。在淘宝造物节中,可以看到全球最顶尖的高科技...
    福建三维传媒陈锽颖阅读 4,36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