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进》第三拆
I:这一段话讲了如何逐步递深的去解读书本。书中所说的方法与RIA便签读书法有异曲同工之效,都要与自己过去的知识产生化学反应,只是RIA便签法是从实用的角度去回顾,也是从运用的角度去扩展知识,而此处是从知识框架的角度出发进行回顾和扩展。
范围:构建知识系统时用,或者对理论类的书籍运用RIA便签法时也可使用。
步骤:
1.针对当前的学习资料,我已具备了哪些相关知识。
2.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我又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这些知识对原有知识构成了何种补充或挑战?
3.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还有哪些未知的东西,且这些东西我通过简单的探索就可以了解?
4.根据新学到的内容,有哪些是可以深入学习的。
A1:
我以前阅读书籍,第一步先看目录,简介等内容,会大概了解书籍讲述的内容,然后会先挑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试读,再对书本进行一个全面阅读,看到有启发的内容会勾画,也会对自己以前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反思。这种读书方法,速度会比较快,但是深度不够,并且不能帮助读者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
A2:比如《乌合之众》里的这一段话:
1.我已经具备了哪些知识。
比如跟随潮流的羊群效应,诱使人们不断仿效不良行为的破窗效应,还有在活动现场,现场人员会不自觉的融入现场氛围,或者在娱乐节目中,当背景笑声响起的时候,我们会不自觉的跟着笑,还有传销组织,总是一次性聚集很多人在一起,就是希望个体在群体中逐渐失去思考能力从而达到被洗脑的目的。二战中的德军和日军,有很多人在战争爆发前性格都是温文尔雅,都不是好杀戮的人,可战争爆发后,由于环境的逼迫都无意识的拿起了屠刀成为战争狂人。
2.我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群体精神统一律”。以前经常听到的谚语是: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是说群体的力量大过个体,但是又有一句谚语是否定群体智慧的:真理永远站在少数人这边。两句谚语看起来都有道理,可为什么两个截然相反的论述都能站住脚?这两种论述的使用边界在哪?这些在以前我都是不知道的。但“群体精神统一律”给出了一种解释:群体中的个人会表现出明显的从众心理,这种从众就是群众精神统一的心理规律,这种心理会滋生教条主义,偏执,人多不可战胜的感觉,以及责任意识的放弃,所以群体的智慧是低于个体的智慧水平的。这也合理解释了羊群效应和破窗效应是群体智慧低下表现的原因。
那么什么时候群体的智慧是胜过个体的智慧的呢?当构建的人群中,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新特征的组合和创造,这时,群体的力量方能显现出来。
3.还有哪些未知的东西?
然后我到网上搜了一下“群体精神统一律”,其中一位博主对群体心理的形成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解读,感觉一下子豁然开朗:第一阶段:情绪激发----人群中的个体由某一情绪所激发并最终被该情绪所控制。第二阶段:情绪传递----人群中的情绪由激发进而相互传递(相互感染)并最终控制了整个群体。第三阶段:建议接受----当人群被某一情绪控制后,人群便极易受到外部建议的控制并受其指挥参与某一激烈的行动。
4.还有哪些问题值得长期探索?
结合自己的营销工作,群体心理的形成过程完美的解释了整个流程:1.促销,或者节日的热点就是情绪激发阶段。2.找到意见领袖让其分享就是情绪传递3.目标群体转化就是第三阶段:建议的接受。所以营销活动的创意是应该针对顾客的情绪而设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