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各大城市面临的共同问题:城市拥堵如何解决?
一、庇古的税收建议
庇古是最早讨论拥堵问题的经济学家,《福利经济学》(1918年发表)
狭窄的快速通道 VS 泥泞的普通道路,人们争相上快速通道,最终导致与普通道路一样缓慢。
他认为;
自由经济、自由放任不好,每个人在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时,会伤害别人
建议政府应该征税,阻止一些人上路。这种税,被后来的经济学家称为“庇古税”。
二、被诺奖遗忘的弗兰克.奈特
芝加哥大学 弗兰克.奈特 ,《关于社会成本问题解释的一些谬误》(1924年发表)
内容与科斯获得诺奖的论文《社会成本问题》(1960年发表)观点很近似。
三、以产权私有及道路收费解决拥堵问题
庇古认为:人们争抢狭窄的快速通道,是因为放任的市场经济不好。
弗兰克.奈特认为:根本原因是那条路没有主人,不是私有产权。
可以套用“渔村的故事”中的表格,借用其中的数据:
- 集体所有制:路上的每位司机,最多让3个人上路,这时的平均速度(平均收益)最大;
- 私有制:道路主人最多让5个人上路,平均每人缴纳6.8元道路使用费(拥堵费),他会让道路适度拥挤,以发挥最大经济价值;但也不会让超过8个人上路,因为超过8人,速度降到没有快速通道时一样,成为公地悲剧。
道路上车太少太空,不经济;太过拥挤,是公地悲剧;要适当拥挤。什么叫“适当”?——经济价值发挥最大,由道路主人来定。
课后小结
1、庇古与奈特的观点有相同,也有不同。
相同:都认为随意让人上路,道路价值会贬损。
不同:
- 庇古:拥堵是只有富人的结果,政府应该管一管
- 内特:关键在于道路没有形成排他性的私有产权
2、把治堵与“渔村的故事”结合起来,公地悲剧。
把道路上的车辆数,与道路的价值最有效地结合。
课后思考
很多人说:不是不赞成收拥堵费,关键是收了钱用在什么地方。你赞成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收拥堵费的目的,不是为了得到一笔钱,而是提高人们开车上路的成本,让那些打算开车的人,做出减少上路的选择。因此,这笔钱收来以后,并不一定要一一对应地使用在治堵方面,即使做了其他与治堵无关的事情,也无可厚非,只要由于“公地”,用于公共目的即可。所以,我不赞成这种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