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跑主义逃不来胜利

远古时期,人类的祖先还在茹毛饮血的时代,夜晚躲在山洞里,四周是猛兽的嚎叫。每天醒来只有两种选择。选择走出洞口,食物是寻觅回来了,可说不准谁就会被猛兽吃掉;选择待在洞里,那迟早会被饿死。这像极了我们现在的境遇,面对挑战,是战斗,还是逃跑?

人的逃跑与进攻,都是动物性的一面,是刻在基因里的,远古时期如此,21世纪也如此。与人类祖先不同的是,当今的社会,无论逃跑与否,都不至于被饿死。但如果在战场上逃跑,饿死是不会饿死,被枪毙那是一定的。1979年我爷爷随部队去越南打仗时,在作战中就曾亲眼目睹越军军官就地军法处置了几个被吓破胆选择逃跑的越南士兵。

上面的例子太极端,后果太严重,我们不会遇到。但生活中时时刻刻面临是战斗还是逃跑的选择。

比如,早上醒来,是起床,还是躺尸?临近考试,是选择不懈复习,还是选择先放松再说?体型较宽,是选择真正痛下决心锻炼,还是选择自欺欺人式的锻炼?这些都是显性的选择,更多的是隐性的选择。隐性的选择更不易察觉。比如今天,我起床以后选择首先把此文写好,因为这个相对来说不用太费脑子,然后再干点别的事,老师布置的作业我能往后推就往后推。比如去健身房的时候,总是爱做那种毫无难度的锻炼,真正增加力量的锻炼我总是说,我今天状态不好,明天再开始吧。明天我会再重复一遍这话。上述两例,不是逃避是什么? 

我想起高中的时候,刷题的时候我总是把不会的题目圈出来,把会的题目做完。大部分情况是,圈出来的题目就搁在那里了,因为有难度,因为我不会,所以圈出来后就不管不问了。时间花了不少,一点儿也没有提高。这不是逃避是什么?这难道不是一种怂吗?


逃跑的意义在于,它使惩罚变得遥远,同时又延伸了快乐。可但凡有点上进心的人都会明白,这种逃离只是一时的,逃离的快乐也是一时的。长远来看,早晚要还。人是过往的总和,当下组成了过往,人无法从当下逃跑。不解决当下的问题,不解决这一秒的问题,那下一秒的问题会更多,以后的问题会更多。今天不写作业,明天的作业更多。今天不锻炼身体,明天的体重更多。今天不背单词,明天要背的单词更多。今天逃避到明天,人生最关键的时期也就那么几年,我们逃跑了,机会也逃跑了,青春也逃跑了,理想和成功,也都逃跑了。

生活里的烦恼多如牛毛,需要定期清理。现在面临的小挫败,小困难,没什么大不了,无需回避,尽力解决就好。人生的任何一个时期,都有这样那样的压力,现在正值青春年少,我们有吃有喝有花,还有游戏玩,就容易养成逃跑主义。难题不会,就不想了,比赛太难,就不准备了,考试太难,就放弃了。我们不可以逃跑吗?当然可以逃跑,可逃跑主义逃不成胜利,现在逃避的,不知道以后要用什么来还。

学习的模式,注定了学习轻松不了。人要进步,就得不断解决问题,解决难题,人最后的竞争,就在于解决问题的能力。逃避无用,我们最多只能拥有,片刻喘息。


想插入一段话,出处不详:

情侣之间要有双方的绝对信任,无信任就分手,不确定还喜欢不喜欢就分手,不要成为逃避型人格,而不直面两人之间的问题,冷暴力对方,拽着过去不放,觉得不合适就分手,但凡让自己纠结,郁郁寡欢的事情,在两人之间发生,通过沟通不能解决,那就分手。

这段话当然很片面,可里面提到逃避型人格。当你感觉爱开始变淡的时候(其实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你可以选择逃离,去寻找一个新鲜的爱,但代价是,你永远逃不开新鲜的死循环。你可以从一段关系逃到另一段关系,你可以从一个地方跑到另一个地方,但你没法从自己的身体里逃出去。任凭你逃,又能逃到哪里去呢。逃来逃去,如果不解决问题,问题早晚就会解决了你自己。

对每个人而言,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找到自我。然后在心中坚守一生,全心全意,永不停息。所有其他的路都是不完整的,是人的逃避方式,是对大众理想的懦弱回归,是随波逐流,是对内心的恐惧。

赫尔曼·黑塞的这段话,很多人初看都不能接受,都想辩解,也包括我。因为被戳到了痛处,所以说我不同意。其实,这也是一种逃避。


(喜欢的话,欢迎关注我的gongzhongHao哦:雨的Miracle)

图源于网络,侵删致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