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周的时间我读完了《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身的性格缺陷,第一部分讲到各种有毒的父母对孩子的生活和身心造成的严重影响,在看别人的故事的同时,很不幸的我就对号入座了,为此难免回想起童年生活中很多不快的记忆。
于我自己而言,对于“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确实有很深的感触,在我们家,父亲的话就如同圣旨一般,不容违抗,即使是错的,我跟妈妈也不能反驳,在这样的状态下,父亲从来不曾反省过自己的所作所为,也不曾想过会给我和妈妈造成多大的伤害。
所以从小到大,我跟父亲的关系就不是特别好,也没有什么共同的语言,打我记事以来,父亲就一直是一副不苟言笑的表情,说话嗓门儿跟喇叭似的,在家里说话周围的邻居都能听见。
一旦做错事,父亲就会很严厉的责罚我,轻则罚跪,重则挨打挨骂,说得都是我是如何如何的不争气,更多的就是说将来也指望不上我,送我读书也都白读了,印象最深的一次居然要跟我断绝父女关系,还要我把花他的钱全部还给他……
比起对于妈妈的伤害,我就显得幸运的多,虽然他的方式不对,但至少我愿意相信他依然是爱我的,可是妈妈呢?这么一个温柔善良的女人,没有做错任何事,甚至为我们这个家付出了她的全部,然而父亲似乎并不领情,一旦心情不好就会肆无忌惮地发脾气,对妈妈呼来喝去,稍有不慎便会大打出手,接下来便是妈妈的哭声,和父亲的破口大骂在家里上演,小时候的我看到这种场面经常被吓得瑟瑟发抖,而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妈妈不还手,难道因为打不过就要默默承受吗?
尤其在我上初三至高中那几年,家里的氛围更是冷冰冰的,父亲在外可以与人相谈甚欢,一回到家却是横眉冷对,一副对所有人都不满意的表情,或许家在他眼里就是一个负担吧,而我和妈妈都是他的累赘。
所以那时候我就发誓,要是我以后找男朋友一定不会找我父亲那样的,我一定要找一个脾气好的、不会动手打人的老公,而我自己更不会像妈妈那样忍气吞声的过日子,自己委屈却依然把父亲照顾得面面俱到。
幸运的是我如愿以偿的找到了我要求的脾气好的、不动手打人的另一半,可能是受环境的影响,我的脾气反而不是很好,火气一上来自己都没办法控制住,感觉看谁都不顺眼,刚结婚的那几年经常会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和老公闹别扭,多亏他的包容和理解才让我们两个人的生活得以继续。
后来有了我们家的小棉袄,初为人母的我没有任何育儿经验,而我最亲爱的妈妈又在孩子出生的三个月前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所以孤立无援的我经常因为孩子的哭闹而不知所措,也不知道应该怎样去安抚好孩子的情绪。
在孩子几个月大的时候,因为午觉没睡好而被吵醒后就一直哭闹不止,任凭我使出浑身解数也无济于事,索性我就把她放在推车里不管她,眼睁睁地看着她哭而无动于衷,印象深刻的是那一次却被父亲狠狠地批评了,我的不作为刚好被父亲撞见,他赶紧把孩子从推车里抱出来,边哄孩子边骂我说:“孩子哭那么大声音,你听不见吗?也不知道是怎么当妈的”,我随即反驳:“怎么哄都没用,等她哭够了自然就不哭了”,“你以为你小时候就不哭吗”,这是我第一次刷新了对父亲的了解,原来他还是会心疼人的,尽管这只是人们常说“隔代亲”,但我仍然愿意相信他有一颗温热的心。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但我内心深处住着的小孩却没有长大,作为一个成年人经常去跟孩子斤斤计较,有时候因为孩子的童言无忌,竟会真的生气,然后去和孩子较劲儿,现在想想真是羞愧难当。
最让我觉得对孩子亏欠的地方就是,在孩子两岁左右的时候我就经常在外奔波,把孩子交给奶奶,自己完全没有尽到当妈妈的责任,甚至会觉得我应该过更好的生活,是孩子束缚了我,导致有时候回家会因为一些小事,以孩子不听话作为理由而教训孩子,虽然事后也会很后悔和自责,但我知道给孩子造成的伤害不是轻易就能弥补的。
自己在童年留下的伤害一定不要影响到孩子
毕竟过去的已经过去,适时地选择放下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原生家庭的伤已经不可避免,但我却可以让孩子的原生家庭避免受到伤害,这是我可以做也是应该做的事情,努力打破以前的家庭模式,所以我要做出承诺,以不打骂孩子作为自己的最低底线,尝试对孩子多一些包容和理解,并且我相信我一定可以保护好我的孩子。
虽然因为自己的无知和粗暴,给孩子的身心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但生而为人孰能无过,我愿意在以后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尽己所能地去爱孩子。
感恩慕柯老师的推荐,感恩《原生家庭》带给我的收获,感恩小伙伴们的精彩分享,让我可以坦然面对自己的过去,不能在当下选择原谅就让时间来淡化,我也将认真听取小伙伴们的建议,重新定义父亲对我的爱,我也将重新定义对孩子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