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反刍式思维
你是不是有过这样的经历—和朋友的争执已经过去,却还是反覆回忆那些细节;又或者明明已经分手,但是相处的一幕幕却在脑海里上演。你不断的体会不甘与愤怒,幻想着当时能有个完美的解决方案,你清楚这种反复的思考不会改变既定的结局,却总是摆脱不了。
这种心理现象被称之为“Rumination(反刍式思维)”,意指某个人过分沈溺于消极的思想中,反过来又会强化自己的负面情绪;自我聚焦的反刍会增加悲伤,焦虑和沮丧的感觉,更不好的是反刍的人会比较容易转移其攻击、波及无辜的旁观者。
反刍 (rumination)是一个生物学上的名词,有些动物,像牛或羊有好几个胃室,所以牠们平常会把食物存放在胃室里,有空的时候就让食物从胃倒流到嘴巴里嚼一嚼,然后再流回胃,流到嘴巴嚼一嚼,重复运作。
而当一个想法被不停重复而或许纠结细节的时候,每次总结出的答案就会不同,这样反覆循环下去,很难让人不紧张、不沮丧。
这样的反刍机制一旦开启了,是很难停下来的,同时,也会占据大脑的记忆体空间,影响我们对于其他事情的思考,让我们什么事情都做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