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特为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摧残的面容。” 文章以这段深情的文字拉开了序幕。
坐在门口,将目光投向高空。寂寞,辽远,深邃。路上是来来往往的人群,疲倦,目无表情。我捧着《情人》这本书,像是穿越了时空。好像看到湄公河边,一个年轻的白人女孩,穿着过时的衣裙,和镶金边的高跟鞋。她的微笑纯真灿烂,心底却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这个秘密让她欣喜,也让她痛苦。
故事情节很简单,西贡的街道上,一个女孩邂逅了一个中国男人。于是,他们开始了浪漫的约会。在海边的小木屋,在喧闹的酒吧。肌肤相亲,纠缠不清。然后,就是永无止境的孤寂。 她想用爱情救赎自己,摆脱在底层的挣扎,却以失败告终。就像做了一个甜美的梦,醒来后,便恢复了原来的孤单。这样的爱情,是她期待的。但这样的结局,却是她始料未及的。可能,人生,终归是要走向分离吧。
在金钱与欲望的驱使下,他们一直维系着这种不正当的炽烈之爱。一个弱小的女子承受着家庭和贫穷的苦难,背负着深刻的疼痛与不安。那个中国人起初也害怕,害怕因她的年龄而吃官司,可是在欲望驱动下,还是失控了。
他对她说,和过去一样,他依然爱她,他根本不能不爱她,他说他爱她将一直爱到他死。这是她回到法国很多年后,他打来的电话。她说,她仅仅爱他的钱。可是,不爱他,为什么有那么深的幽怨呢。因为她知道,他和她是没有结果的。他虽然有钱,但那是他父亲的钱。他从一开始就已经定下了婚约,他不敢违抗他的父亲,而她是迟早要回到法国。悲剧收场的结局,一开始就注定了的。
岁月流转,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女孩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久违的往事涌上心头,她发现,原来,爱从不曾远离。世事无情,留下了伤痛,也留下了残存的一丝温柔。
读完后,有种无能为力的沧桑感。文章晦涩难懂,却有种独特的魅力,让我欲罢不能。透过文字,看到无边的绝望。这种情绪,抽丝剥茧般,将一个人的心灵撕裂,支离破碎,血流成河。
那个时代主人公的爱恨,人性的疯狂,涌动的激情,家庭的绝望,在她的笔下如临其境。她走出那个国度离开那条河,可她一辈子都活在了关于那个黄昏的回忆中。
“我在十八岁的时候就变老了”,杜拉斯这样写道。她抓住了他们彼此间绝望的爱情和痛苦、极端、焦灼的孤独。那种沧桑的、悲凉的语气,表面上看来四平八稳、浅浅淡淡的,却总在一个不经意的瞬间,把你搅得撕心裂肺的疼。
合上书本,脑海闪现这种场景:一个雍容华贵的老太太,在暖暖的阳光下,翻着一本旧相册,向你诉说年轻时候的情事,她讲得不紧不慢,不急不躁,你感动得一塌糊涂。但是,听听就好了,不用太当真,毕竟,只是回忆。
情人的眼泪,一滴,可以成就一辈子的惦念。他和她,把唯美、落寞的情爱尽情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