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中学课本上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诗,当时学的时候只知道是唐明皇为了讨杨贵妃欢心,劳民伤财运来荔枝,背后深意却未曾深究。
《长安的荔枝》这本只有9.3万字的历史小说,正是根据这句诗背后的故事写出来的。我仅用2个小时就读完了,但是情节跌宕起伏,犹如坐过山车一样,读完之后又有一种畅快淋漓的感觉!
故事虽以大唐盛世为背景,讲述的却是“底层社畜”拼命上岸的惨厉人生。
看似写的是古代职场,读到的更多是如今我们众多小人物于社会中生存的处境。
虽然是一部虚构的小说,但是我们读起来却感觉特别真实。各种利益的博弈、管理层内部的矛盾、职场的情商、不得已的违规,甚至还有不断修改需求的“甲方”。让我们感到每一行字,都是在读自己,穿越时空,与古代的“自己”共情。
开篇就是大唐小吏李善德在一线城市长安贷款买房。刚办完贷款,就接到一个任务:要在贵妃诞日之前,从岭南运来新鲜荔枝。荔枝保鲜期只有三天,而岭南距长安五千余里,山水迢迢,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好像今天的我们,为了在大城市安个家,背负巨额贷款买房。有了房贷的压力,不敢辞职,不敢休息,不敢生病。这个时候领导给你安排了一个项目,而且是一个难度巨大的项目。做,完成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不做,房贷还不上,房子就可能被银行收走,一家人可能连饭也吃不上了。
“既是身临绝境,退无可退,何不向前拼死一搏,说不定还能搏出一点微茫希望。”
抱着这样一种信念,李善德开始了他的“运荔枝”项目,明知成功的可能性很小,但是完不成不仅工作不保,甚至还有灭顶之灾,只能硬着头皮上。
“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
在高人的指点下,李善德决定要搏一搏。想明白了的他,决定不再做一个“老实人”,他利用荔枝使的身份,向上级申请了三十贯的差旅费以及一张邮驿往来符,有了这张符,一路上人吃马嚼皆有朝廷承担。
但是李善德并不是拿了这些钱,就坐吃等死。他马不停蹄赶到岭南,连休息都没有,就开始想各种办法运送新鲜荔枝到长安。经过反复试验论证,终于找到了“分枝植翁”的方法,但是这个方法需要举国之力来运送。而他一个小小的荔枝使,是没有能力运作这样的事情的。所以必须赶回去,寻求朝廷协助。
做官之道,其实就三句话:和光同尘,雨露均沾,花花轿子众人抬。一个人吃独食,是吃不长久的。”
回到长安,拿着自己的方案,去各部门游说,结果却处处碰壁,还有人将他的成果据为己有。
李善德还是太老实了,他一心做事,却忽略了人性。朋友指点他要“花花轿子众人抬”,他终于见到了权倾朝野的宰相杨国忠,按照朋友的指点,宰相最终答应帮他。
但是事情并没有李善德想的那么顺利,当他从京城又马不停蹄地赶到岭南,开始施展他的计划时,“甲方”修改了需求,由一丛到三十丛。看到这里,作为读者,都在心里痛骂“甲方”,但是刀已经架在脖子上了,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上。
“流程是弱者才要遵循的规矩。”
看到这句话,不禁苦笑,李善德依足了规则,却处处碰壁,而有这么一块不在任何官牍里的牌子,却畅行无阻,果然如宰相所言“流程是弱者才要遵循的规矩”。手持宰相的银牌,办事效率果然提高不少。克服无数困难,终于将荔枝运到了,虽然色香味都有一点变质,但还能吃。
“千古艰难唯做事,一事功成万头秃。”
李善德终究是一个处于底层但是良心未泯的正直人,虽然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但是他却没有预料之中的开心,因为亲眼目睹这一路劳民伤财、压榨百姓的种种举措。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跑完这一路下来,却发现越接近成功,我的朋友就越少,内心就越愧疚。”他难抑心中愤懑,当宰相要给他加官进爵时,他却把宰相痛斥一番。“那一刻,他忽然明悟了,有些冲动是苟且不了的,有些心思是藏不住的。”
得罪宰相的后果就是全家被流放岭南,李善德卖了房子,平静的与家人离开了繁华的长安城,在岭南过上了清苦但安宁的生活。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仅一年之后,安史之乱爆发,长安沦陷。赵辛民对李善德说:“你若不作那一回死,怕是如今还在长安做荔枝使——真是走了运。”
读到最后,算是一个宽慰人心的结局。
很多读者读完这本书说,感慨道:这哪里是李善德啊,这不就是千千万万个中年人吗?青春年少时,我也曾以梦为马,只是最后都被斩落马下,一生荒唐。
在李善德身上,仿佛看到了我们自己,一个坚守心中善念,不愿意被命运摆布的平凡人。
命运最爱捉弄人,你越弱,它就越嚣张;你不认命,它反而会让出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