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朋友圈被一则沉痛的消息刷屏:杨绛先生于2016.5.25凌晨一时过世,享年105岁。
我先是愣了几分钟,有点回不过神来,有点不敢相信是真的。感念她,这么久,自己倔强地活在这嘈杂的没有亲人的人世间,感叹她的强大、她的无畏、她的冷眼看世界,无论世界怎样变化,她都宠辱不惊。
很遗憾,从前似乎习惯了在提起杨绛先生的时候,总是加上一个定语:钱钟书之妻。我其实很讨厌这种外带的光圈,也痛恨自己无法免俗而随波逐流,好像杨先生的出现只是因为沾着钱先生的光和名似的。
第一次知道杨绛先生是在微博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年轻人特别崇拜杨绛先生,于是高中毕业的时候便给杨绛先生写了一封长信,表达了自己的仰慕之情并倾诉了他的人生困惑,杨绛先生给他回信了。淡黄色的竖排红格信纸,毛笔字。除了寒暄和一些鼓励晚辈的话语之外,杨绛先生在信里其实只写了一句话,诚恳而不客气:“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这句走心的话,深深戳中我的痛处!随后,便在网上疯狂搜索先生的文字,从《干校六记》到《我们仨》,再到《走到人生边上》,乃至先生的几卷文集,一步一步,一次一次对先生的平和睿智,从容幽默,深深感动。
记得林语堂曾在《名人谈读书》中说道:“读书的意义是使人较虚心,较通达,不固陋,不偏执。”而杨绛先生在给这个困惑年轻人的回信中正好就说明了读书之功用!
书籍是一泓浸润人心的清泉,唯有潺潺不绝方能给人以精神的动力与养料,使人心胸豁达、品行高尚、志向高远!杨绛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住在书中的女子,读书是她一生的信仰,是她发现美的眼睛,更是她“美玉之质”的本真。
先生百岁的时候,有这样一段文字: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祈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这是一个百岁长者极致的人生感悟。一个经历了几个时代的老人,一个毕生恪守着自己内心的老者,在她平实毫不花哨的文字里,你除了读出真情,而没有别的东西。
读先生的文,总觉得有许多话要说,却又不知道该从何说起,怎么说。年轻的时候喜欢装的老气横秋,装模作样地说:“人生就是这样,活过才会明白。”以为这样就是成熟。
读了先生的文以后,感受到的不是活过才明白,而是早就参悟透了一切,即便是幸福,即便是苦难,即便是欢乐,即便是孤独,先生都有着自己的那份从容,那份与众不同的淡定。
读先生的书是一种享受。先生的文笔优美宁静,无论是平凡家事,还是国家大事,先生总是用平和的语调娓娓道来,面对别人的陷害也看不到一丝的恨,只是泰然处之。在先生的文字里,学到很多,做人,做事,做学问,处处让人坦然,让人内修。
尽管拥有无数粉丝,然先生为人实在低调,先生曾说:“我不是专业作家,文集里的全部作品都是随遇而作。我只是一个业余作者。”如今,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自诩作家的大有人在,相比之下,先生的这份淡然着实令人钦佩!
先生走了,先生的精神会永远鞭策着我,读书,正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希望在每一次的失意落魄,艰辛困苦,感到无望,甚至绝望的时候,都能想起先生说的:“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最后,用先生的一段译文结束今天的时光。感谢先生曾带给我那么多人生感悟和感动,先生,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