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the Snowmelt of '66
BY [TOMAS TRANSTRÖMER]
TRANSLATED BY [PATTY CRANE]
Rushing rushing water's rumbling old hypnosis.
The river's flooding the car-graveyard, glittering
behind the masks.
I grab hold of the bridge railing.
The bridge: a large iron bird sailing past death.
写于1966年解冻
北岛译
淙淙流水;喧腾;古老的催眠。
河淹没了汽车公墓,闪烁
在那些面具后面。
我抓紧桥栏杆。
桥:一只飞越死亡的巨大铁鸟。
诗人背景
特朗斯特罗默:是当今瑞典最优秀的诗人之一,也是一名心理学家和翻译家。2011年特朗斯特罗默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理由是他以“”凝练、简洁的形象,以全新视角引领我们接触现实”。 16岁开始写诗,18岁发布第一本诗集《诗17首》,60岁时,中风后,坚持写作,每天都用左手弹琴,80岁时去世。
[特朗斯特罗默演奏三角钢琴视频](<iframe src="https://player.vimeo.com/video/30809607" width="640" height="360" frameborder="0" webkitallowfullscreen mozallowfullscreen allowfullscreen></iframe>)(科学上网才能看哦)
创作方式
托马斯自己说过:
“我的诗是聚合点,聚合在于被常规语言分割的不同的现实领域之间,建立一种突然的联系,风景中的大小,细节的汇集,不同的人们相遇,自然和工业交错等等,就像对立物揭示彼此的联系一样”。
谈到他的创作过程时说:
“我常能从物体或状态招手,为事物建立一个基础,这基础有时是一个地点,诗从一个意向渐渐诞生,我用清晰的方法描绘我感受到的神秘的现实世界”。 **
托马斯的创作速度十分缓慢,高产期每年也就一两首,一生留下也只留下200多首诗,反复修改,但他的诗里面,没有斧凿气,他的诗是源于一个灵感迸发后的星光。**
诗歌赏析
北岛在《时间的玫瑰》中这样评论这首诗:
“这首短诗只有五行,却写得惊心动魄。开篇时相当宁静:淙淙流水;喧腾;古老的催眠,用流水声勾勒出冰雪消融的景象,声音成为动力推动着诗继续向前:河淹没了汽车公墓,闪烁/ 那些面具后面,如果说第一行是声音的话,那么第二三行是画面,在这画面中出现了不祥之兆:汽车公墓和面具,汽车公墓即废车场,面具即报废的汽车。自然意象和工业文明的意象在这里交汇,且在一种相当负面的阴影中。接下去,我抓紧桥栏杆,叙述者终于现身———在桥上。动作的突然性构成了紧张,暴露了叙述者的内心恐惧———桥:一只飞越死亡的巨大铁鸟。这是个多么强烈的意象,首先在于其准确生动,再者充满动感而更紧迫更具威胁性。桥,这工业文明的象征竟意味着死亡。全诗从淙淙流水到桥,从缓到急,从和平到死亡,从古老到现代,戛然而止”。
按照托马斯的创作思维,那是从流水开始,在诗歌创作的过程中建立一个基础,那是一个地点,这首诗的题目是《写于1966年解冻》 既是日期,也是地点,因合二为一而留下稍纵即逝的寓意,流水从解冻中引出主题,构成主题与变奏,结尾突兀,令人震惊,可谓诗中上品!
彩蛋
最后送给大家一些彩蛋。
1.特朗斯特罗默官网——里面有你想知道关于他的一切
2.北岛与特朗斯特罗默友谊在——《蓝房子》一文中
3.北岛解诗——《时间的玫瑰》
4.一首好听的歌儿——北岛作词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