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百家---韩非简传
(三)华阳之战
就在韩非入学的这一年(公元前273年),韩釐王23年,赵国、魏国联合起来攻打韩国,联军势如破竹直攻到韩国的华阳(在今郑州市南边的地方),韩国无力抵抗,上下一片恐慌,形势十分危机,惟有固守华阳,向秦求救。在秦救兵不至的情况下,韩国丞相张平只好派外交大臣陈筮向秦国求救。这个张平有来头,就是在圯上获黄石公赠《太公兵法》被刘邦赞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张良他老爹,与其父亲张开地相韩五世,爷俩先后做过五代韩王的相国。
陈筮只好带病连夜出发,到秦国请求救兵。
陈筮拜见穰侯魏冉,这个魏冉是秦宣太后的弟弟,当政秦昭襄王的舅舅,被封为穰侯,那可是权倾朝野,说一不二。魏冉一见陈筮到来,嘴角拧出一丝笑,盯住陈筮问:“一定是韩国危险了,才派你来的吧。”
陈筮不急不忙的说“哪有的事!”
魏冉一拍桌子,大怒:“事到如今还胡说!”
陈筮还是不急不躁,“穰侯大人,请听我细说。韩国如是真的危险了,就会投靠他国,现在还没到真正危机的时刻,所以又派我来搬救兵了。”
穰侯哈哈大笑,“真有你的陈公。好,不要再说了,也不必回报秦王,我马上发兵。”
于是穰侯魏冉派武安君白起(又是白起)和客卿胡阳一起发兵救韩。要知道秦军主力远在危城华阳八百里之外,以那时候的运兵能力如何能很快赶到华阳前线确实是个问题。可白起是谁呀,战国第一战神也。于是重兵轻装简行,日行百里,八天赶到华阳前线,出魏军大不意,一举歼灭魏军十三万,全部斩首,俘虏魏国大将三人,魏相芒卯逃脱。白起又急驱军俘获赵将贾偃的军队二万,全部陈河淹杀。魏国君臣慌作一团,紧急磋商,向秦国献出南阳地区作为讲和条件。秦军方才撤兵。
这是战国时期有名的战役------华阳之战。
也在这一年韩釐王在风雨飘摇中去世,太子然即位,是为韩桓惠王。
韩非刚刚入学,国家就遇到这样的事,紧张的气息自然也传到了韩都城新郑。更不可思议的是即位不久的年轻的韩王却和魏、楚联合发兵攻打燕国。
朝夕之间,如白驹过隙,韩非渐长,读到大量的各类典籍,开始对韩国的命运有了更多的思索,侯国之间连年战火纷纷,攻伐不止,如何能让韩国立于不败之地,韩国历史上为什么有过短暂的强盛,秦国为什么如此强大。这一个个的问号萦绕在少年韩非的心头挥之不去,使他像一个饥饿之人扑在国运兴衰、历史迁延的研究上来。这一阶段,韩非接触到管仲书、商君书以及孙吴兵法等,对此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如何壮大侯国,在群雄争逐中占有上风的强国思想在少年韩飞头脑中渐渐清晰起来。
(四)长平之战
韩桓惠王2年(秦昭襄王36年),魏国人超级说客范雎向秦王进言,秦国向东扩张并土,应用“远交近攻”之策,韩国始终是秦国的心腹之患,可以兵分两路,一路进攻荥阳,隔断巩、成皋之间的道路;另一路出太行山东进截断上党地区和韩国本土的联系,将韩国分为三段,使其首尾不能相顾,就可以牢牢控制韩国了。秦王大赞妙极了。
此后,秦国统一山东六国的思路非常明确,先攻取魏韩,扫清障碍,继之再征服赵楚。
公元前262年,韩桓惠王十年,这一年韩非差不多18岁了,秦韩赵之三国间又发生了一件大事。
这之前二年,秦国已经占领韩国的陉等九座城邑,接着白起率军占领韩国的野王(今天河南省的沁阳),彻底切断了上党地区(山西长治)与韩国本土的联系。韩国恐惧,意欲割上党地区向秦求和。可是长平太守不愿意投降秦国,韩桓惠王只好派冯亭去办理这件事,可是冯亭也不愿意投降秦国。为了把战火引向赵国,分担韩国的危机,冯亭决定带全邑人投靠赵国,从而引发秦赵的长平之战。四年后,双方投入一百多万兵力,白起终于一举击溃马服君之子赵括,坑杀赵国士卒四十多万。天地失色,日月无光,人类史上那时最大规模的屠杀,也是世界战争史上的一个惨剧,记在了白起账上。
诸侯征伐都是为了自己,没有一仗是自天子出,全是自诸侯出,所以孟子说“春秋无义战”,往往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好像说的就是白起这样的人呢。
据有关史料记载,白起俘虏四十多万赵国士兵后,多次向秦昭襄王请示如何处置这些军人,秦王有意不回复,白起为了防止夜长梦多,只好将这些放下武器的士兵集体屠杀,然后坑埋。
后人对此颇多感慨。据说唐玄宗李隆基路过此地(此时离长平之战已经七八百年了),见到骸骨成山,惨不忍睹,于是命令修建一座庙,找了一具比较大的骸骨,供奉庙中。明代诗人于达真有首诗,来咏叹这一事件,让我们用它来祭奠这四十万冤魂吧:
此地由来是战场,平沙漠漠野苍苍。
恒多风雨幽魂泣,如在英灵古庙荒。
赵将空余千载恨,秦兵何意再传亡?
居然词宇劳瞻拜,不信骷髅亦有王。
从此,山东诸国中唯一能够抗衡秦国的赵国失去了和秦国打大仗的资本。
此时韩国内政又怎么样呢。
七八十年前的韩昭侯用申不害的改革,内修政治,成小康之国,有过十几年短暂的稳定,但改革很不彻底,也遗留下遗患。依赖术治,导致朝廷阴谋丛生,加上新法旧法混乱,执行杂乱无章,是韩国趋于乱弱的主要原因。申不害的改革,也没有触动大贵族的权力,左右权贵大多庸碌无为,却排除有才能的士人掌握朝政,导致韩国从来没有向秦国那样招贤揽士引进外来人才。韩国的外交政策更是左右摇摆,时而约纵,时而连横,韩国虽有发达的冶铁制造行业,强攻硬弩尽出于韩国。但种种不利,韩之综合国力在诸侯国中只能垫底。
在位的韩桓惠王是韩国怎样的当家人呢?我们只能用一个词语来评价:昏庸无能。
从下面几件事来看看我们可爱的韩王吧。
一、即位之初,就协同魏国、楚国出兵伐燕(前面已经说过)。---完全不可思议。
二、活人起谥号(桓惠)
谥号是侯王或者大功臣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平事迹和品德,对其用一两个字进行中肯的评价,但韩桓惠王活着的时候给自己起好了谥号。也许韩王希望自己威猛而又仁爱,或者自己威武又聪慧吧。反正生前就为自己起好了谥号,在那时几乎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荒唐行为。---奇葩得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