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角杯乡吴王村的黄河岸边上,坐落着一座古渡口,即吴王古渡,始建于公元前636年,由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所建,兴于两汉,盛于大唐,明、清时代与禹门渡、风陵渡并驾齐名,号称黄河三渡。
吴王村东城门上有一城楼,矗立高耸,上书“吴王古渡”四字。吴王村西依黄河,南北沟壑纵横,东边筑有城墙,高两丈余,底厚一丈,只有东门是出入该村的必由之路,因吴王古渡险要的地势,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公元前205年魏王豹反汉降楚,屯兵古渡,更其名为“魏王寨”,当时的练兵场、点将台遗址尚在。据说在魏王寨不远的地方有两个东西对峙的村庄,名叫东、西齐永,两村原是一个庄,名叫齐王寨,相传那是齐王韩信率兵渡河后攻打魏王时驻扎过的地方。
关于韩信攻打安邑时的传说,在《史记》中,就有韩信“安邑之战”的记载。这次战争,其实就是韩信东渡黄河,攻占吴王古渡,消灭魏王豹之战。
据记载,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五月,楚汉两军在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古荥镇)、成皋(今河南荥阳西北汜水镇)一线形成对峙,结果项羽打败了刘邦,魏文豹见刘邦一败涂地,便归楚反汉。魏文豹率兵踞于河东(今山西运城),南下可切断关中(指函谷关以西地区)与荥阳、成皋一线汉军的联络,与楚军形成对汉军的前后夹击之势,向西则可直取关中。为解除侧翼威胁,当年八月,汉高祖刘邦先遣谋士郦食其游说魏文豹未成,即以韩信为左丞相,率骑将灌婴、步将曹参等攻打魏文豹。魏文豹陈兵蒲坂(今山西永济蒲州),封锁黄河渡口临晋关(山西、陕西黄河古渡口),以阻止汉军东渡黄河。汉军在韩信的带令下来到地势险要的蒲坂,韩信见这里有重兵把守,易守难攻,经过他的反复斟酌,最终确定使用声东击西的战术。他叫部队在蒲板对岸安营扎寨,白天叫士兵们练兵练到气喘吁吁,夜里士兵们高举火把做出一副要强渡黄河的样子,暗地里将汉军的主力部队慢慢向北面转移,主力直奔临晋关上游百余里处的夏阳(今陕西韩城),乘魏军无备,用木柙缚罂缶(一种简易渡河器材)迅速渡过黄河,黄河山西渡口,就是吴王古渡。魏文豹率军仓促迎战,并急调蒲坂之兵北上救援。九月,汉军在安邑西南击败救援的魏军,并俘获魏将王襄,袭占安邑。魏文豹率败军东奔曲阳(今河北曲阳西)。汉军乘胜追击,再破魏军,生擒魏文豹。这就是成语“声东击西”的由来。
此战,韩信出其不意灭魏,使刘邦得魏降卒补充前线,加强了对楚的正面防御,并为尔后韩信灭代、破赵、降燕、克齐,开辟北方战场创造了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