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该怎样做?
下面玉兰教育玉兰君来给大家支支招。
我们常常听见孩子在做完作业后念叨着,要玩手机、打游戏、玩玩具等。家长们,一方面担心会让孩子沉迷于游戏中;一方面呢又觉得孩子学习很累,需要一些游戏来缓解一下压力,有时候就陷入了矛盾。
其实呢,游戏有很多种类型。对于部分极易花费时间和精力的游戏,比如手游或者某种娱乐视频之类,家长们就需要在时间和力度上多加监督和控制,以防孩子自控力不足而上瘾。同时呢,也可以引导孩子多接触一些手动类、规则清晰的游戏。这样做,不仅可以帮助孩子更好的认识世界,还能让孩子增强学校学习的能力。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讨论一下动手类游戏对于孩子的影响。
有些家长可能看到的是孩子在游戏中花费的时间,并且会认为这些时间占用了孩子学习的时间,从而也就忽略了本身孩子就不完全属于学习。游戏也应当是生活的一部分,并且动手类游戏也是学习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长时间的死记硬背违背了认知发展阶段的,在这个阶段,孩子抽象思考的能力还没有形成。所以呢,通过动手拼图、组装、玩一局规则清晰的游戏,应当是他们发展认知能力、了解世界的主要方式。
首先,各位家长要认同,游戏其实是教育的一种形式。在这个新的时代,信息爆炸让很多人很难通过简单的对于知识的吸收,来获取足够的知识,沉寂式的体验、参与以及思考,逐渐成为孩子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手段。在游戏中,孩子有他自己的发挥空间,比如积木游戏中,孩子可以任意摆放玩具,自由组合搭建,这是独立创作的过程。并且在创造过程中,孩子可以借助身体体验各种物理学、生物学之类的原理,是最直观的方法,这样也可以为日后更精确的学习作为一个铺垫。
其次,孩子部分的情绪以及潜意识想法,可以通过游戏被感知。比如,现在很普遍的沙盘游戏,孩子在一个沙箱里将玩具摆成各式的构造,就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情绪和潜意识,从而让部分问题得到解决,因为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比如,孩子在人树房的自由画图游戏中,弯曲的路径,可能代表作者期待别人发现他的内心;或者是房子的大门敞开,更能说明作者是一个外向型的人;所以呢,游戏是一个以简单的形式让大家没有防备的去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作为家长,这些内容可以作为参考,感知孩子的情绪和想法后,就可以更好的针对问题去制定教育方法。
最后,我们可以利用好游戏,提高孩子各方面的学习能力。游戏是一个工具,孩子在游戏中理解和学习相对抽象的原理,从而培养孩子良好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并且呢,这种游戏体验会激发孩子不断学习新事物的兴趣,让孩子能够对学习产生一个积极的情绪、体验和动力。对于学习而言,动机和情绪就可以为学习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与此同时孩子不断拓宽知识面,全方面发展,从而可以达到多个领域方面的拓展。
现在呢,很多孩子看到学习就只想躲避,很难从学习中得到乐趣,也无法体会到意义。可以说,孩子认为学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没有什么关系,从而也就丧失了学习的热情,而通过加入游戏,改变了传统的信息知识和知识技能的组织方式,建立起孩子生活与知识之间的关系,这极大促进了孩子的内部动机,从而让孩子从各方面得到提高。家长们也可以多看一些类似于沙盘游戏的书籍,多了解动手类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