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孩子的镜子

      如果你一辈子只照过一次镜子,而这个镜子却是一面哈哈镜,哪怕镜子呈现的是歪曲的影像,你可能也会相信,那是真的你。这个例子可能不够严谨,但我是想带出下面的话题:

        孩子从来不会怀疑在父母那里得到对于自己反馈的信息,他们认为父母说的是真的,所以他们会接受父母的批评,哪怕是否定的。这个接受不是我们表面上的你说他就听,而是在潜意识里面,孩子对父母是没有防备的,潜意识会全然地接受你对他的评价。

        常见的父母对孩子的请评价是愚蠢、懒惰、迟钝、自私、麻木、不负责、不体谅他人、令人讨厌、胆小……很多父母恨铁不成钢的心情,就通过讲一些刺激孩子的话,去推动孩子关注相应问题,从而想着推动孩子做得更好。

        如果这样的话讲了十几二十年,大家觉得孩子会不会拥有以上品格。教养孩子是一门艺术,家长反复讲这些话的时候,在孩子的头脑里面就是进行反复的浸泡式地洗脑。结果十几二十年后真的洗脑成功了,孩子成功地拥有以上品格!更要命的是他将会带着这些品格去到他的生活,去到他的工作中,结果我们作为家长的,成功地为企业培养了拥有以上品格的员工,那么如果真的拥有以上品格,你想他在单位里面和同事的人际关系能好吗?他的升迁机会高吗?……

        所以,当我们要批评孩子的时候,要学习如何批评,同时不伤及到一个人的人格,却又能推动他做得更好?而这个窍门就是:孩子犯错讲行为,孩子做好讲人格

举个例子让大家更加直观,通过正反面的例子让大家更清晰。

8岁小明在床上看书,到了要睡觉的时间,还一直拖拖拉拉不想去刷牙!

妈妈:现在都那么晚了,你还不去刷牙,你怎么那么懒呢?

小明:(依然无动于衷的看书)

✓妈妈:现在是睡觉时间了,请去刷牙,让干净的牙给到我们有个好心情。

✓小明:好的,妈妈。

第二天晚上小明主动的去刷牙。

妈妈:你今天是转性啊?怎么这么好事死?

小明:(不说话)

✓妈妈:我看到我儿子是一个爱干净的人,他懂得照顾自己。

✓小明:(笑了一下)当然啦!

否定的评价⇒哪怕本意是好的⇒带给孩子一辈子心理负担⇒它存在于潜意识中

        聪明的家长们我们真的要给孩子洗脑时,请你用一些能推动孩子做得更好的字眼。放下我们从父母那一辈传承下来的恨铁不成钢的语言吧,这些语言听起来只会让人觉得刻薄,只会让孩子想跟你对着干,对于结果的影响丝毫没有作用。你是孩子的第一面镜子,镜子照出的却是他未来的样子!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