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如何去表达爱
上周六晚上7:00如期听完了塔塔老师关于与家人对话之《看见家庭的情绪反应模式》的分享课。这几天我一直在反复去聆听塔塔老师分享课的主旨是什么?也在思考我从这次分享课中收获到了什么?感悟到了什么?……。思考之余我觉得自己身边发生或是经历的事情才是最好的案例,也最为容易深刻剖析自身的问题。从上周开始给2021级新生上课,一周六天工作日整个人感觉非常得疲惫。周日也与毕业班的同学们约好要开钉钉会议。周日一早爸爸就去学校带队训练了,按照平时的起床时间把孩子叫醒,我对孩子说:“宝贝儿,妈妈今天上午跟哥哥姐姐们约好9点儿开钉钉会议。这期间妈妈没有办法照顾你了。今天你自己来安排你的时间好吗?孩子听完我的话,满脸疑惑地看着我说:“妈妈,你今天怎么了?你为什么这样跟我说话呀?”他想了想,对我说:“要不我先练练字吧?然后再做一套口算题卡!”又诺诺地说:“妈妈我做完口算题卡之后能看一会儿电视吗?”换作以前,我一定是会带着强制,命令的口吻给孩子提要求,让他干什么,做什么,以此来安排他的余瑕时间。孩子呢也经常表现得非常的不情愿与抵触,与孩子之间的不愉快时有发生。这次居然是孩子自己主动要求自己练字,写口算题卡。两个小时后,我从书房出来,孩子正在看电视,孩子一看我就说“妈妈,我给自己布置的作业都早就完成了。你检查一下吧!”我一看,哇唔!字写得很工整呀!口算题卡也没有错误。跟以往由我督促,催促着的完成作业的质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之前写作业“鸡飞狗跳”,经常不欢而散的问题就这么轻松地化解了。剩下来的时间我们俩所做得事情两个人都有商有量,非常和谐地度过了愉快的一天。晚上睡觉的时候孩子对我说:“妈妈,今天我很开心!看这样多好啊!我们以后都像今天这样好吗?”听到孩子说这样的话,我心里有种刺痛的感觉。今天我并没有做出特别让孩子感觉到温暖的事情,只是与孩子之间的对话换了一种说话方式与口吻,什么事情都与孩子商量着来做,与他平等交换意见。仅仅只是这样的一个小小改变就能与孩子很愉快的相处。这么微小的变化,就让孩子发生了改变。孩子的小幸福,小欢乐是如此的简单,如此的容易达成。我们却在很多时候并没有关注,考虑到孩子的想法,而是忽略了孩子的情绪,没有真正的与孩子平等互动。在某种程度上说,只有我们家长真正改变了,孩子才有可能改变,甚至会巨变。
作为社会人,我们每天都会面临着各种纷杂的社会问题,很多时候不能及时转化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对爱人,对父母,对于最爱我们的家人,我们习惯于苛责而不去理解,命令而不去沟通,既学不会道谢,也不懂得道歉。我们都觉得自己已经为家庭生活付出了很多,却忽视了最为关键的一点:有效沟通。我们没有蹲下来,给手足无措的孩子一个拥抱,给家人一个拥抱。没有认真得去听听他们的解释。苏岑曾经说过:“每个人都有脾气,为你忍下所有的怒气,仅仅因为那个人比你更心疼你。人这一生,没有谁是谁的情绪垃圾桶,亲密关系也不能成为我们消除理智,发泄怒火的理由。我们生气的时候可以冷静,可以独处,可以倾诉,但有一点,别把坏情绪带到家中。因为家,永远是我们最应该珍惜的地方。家人,永远是我们最需要守护的人。放什么也别放下亲情,气再大也别发泄给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