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你可以吃苦吗,小姑娘?”HR哥哥用一种我读不懂的语气问。
我爽快地回答“我能啊。”
HR“举个例子。”
我沉默了一会儿,说“在初三到高三的那段时间,我一个人生活了四年,我不能说有多苦,我只能说那对一个未成年的女孩来说,并不容易。”
HR“哦,你是说你足够独立,是吗?”
以上是前几天面试时真实发生的一段对话,玻璃心的我又觉得受到了来自面试官微弱的伤害。
如果说面试官问我第一个问题时我读不懂他的语气,那么他的最后一句话却让我明白了,那大概是一种戏谑的语气吧。于是,我淡定地回了一句“是的,您可以这么理解。”之所以说淡定,是因为一开始那种应聘者在面试场合的拘谨心态此时已经烟消云散了,这家公司就算过了我大概也不会去。
回来后觉得有点气愤,便在吃饭时跟闺密说起这件事,她给了一个更好的回答,我顿时觉得对她又多崇拜了一分。
她说“其实你应该这么回答:从生理上的苦而言,我七八岁就上山砍过柴,在南方三伏天的烈日下割过稻谷;从心理的苦而言,在初三到高三的四年时间里,我父母在另一个城市工作,我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人生活,您觉得我能吃苦吗?”
嗯,我闺密说的并不是她自己,是我。
我不知道为什么当时同组3男2女的应聘组中,HR只问我一个人“你觉得你能吃苦吗?”而且后面还加了一句“小姑娘”。也许是与另一个女生相比,我穿得稍微好一点并且还画了个淡妆。虽然想不明白,但那不尊重的语气,确实让我不舒服。更重要的是这种语气让我联想起更多类似的场景。
(在与人闲聊时)“你还会干家务跟做菜呀,看起来不像啊。”“嗯,我一个人生活过一段时间,所以这些我都会。”“看不出来呀。”
(为了安慰失恋的女同学说出自己的失恋暴瘦的经历时)“你当时也那么伤心吗?完全看不出来啊,没发朋友圈也没听你说过,看起来还是每天挺开心的。”
我也挺纳闷的,怎样才能让人看出来我也受过苦呢?天天愁眉苦脸的见谁就说自己不容易吗?还是把自己弄得憔悴一点出去吓人呢?或者是在认识新人的第一时间就告诉他“我可是受过苦的千万不要小看我”?对不起,这些我都不会。
但是,我为什么要让你看出来我受过苦?
我所受的苦,噢不,我并不喜欢用受苦这个词,把自己不好的经历用受苦两个字来总结,似乎是一个期望获得同情的心态。那些只是我的经历,仅此而已。
我不断犯傻、吃亏、流泪、挣扎、摸爬打滚,终于成为今天满意的自己,塑造了一个我愿意展现出来的形象,我怎么会让你一眼看出来我吃过什么苦?我所有不好的经历,在你看来我吃的苦,可都是我宝贵的财富。财不外露啊,亲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