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们,第4次晨会来袭,这次将在读书中碰撞火花,灭火器自行准备~~
一、会议时间:
6月14日 6:15-7:00,共计45分钟
二、会议地点:
云之家小组群
三、会议主题:
《当下的力量》,赋予我们什么力量?
四、角色安排:
主持人:蔡园园
时间大臣:李艳华
记录大臣:骆训文
五、轮流发言:
1、骆训文:
《当下的力量》这本书,总体感觉可以用两个词来形容,一个是不太懂,一个是似懂非懂。首先草草扫了一下这本书,闪现眼帘的是如下高频关键词:思维、情绪、痛苦、当下、临在、内在身体、接受、爱情关系、臣服等。
印象最深中的有两个关键词。第一个关键词是思维。
作者从自己29岁时一次从极度想自杀极度痛苦到突然开悟的神奇经历说起,一下子好像刚来到这个世界一样,对世界万物充满惊奇、新鲜、宁静、美好。作者将此归因为经历了一个大脑完全停止运转、虽然有意识但思维却不存在的境界。
如何去做到停止思维,作者实际是通过冥想的方式来实现。让自身达到“无念”的状态、“无我”的状态。用心觉察内在的平和与宁静,甚至喜悦的感觉。
第二个关键词是接受。
生活不总是如意和快乐的,总有痛苦、疾病、意外甚至死亡,如何面对?当我们能接受一切,一切如意不如意都是理所当然,都是生活中的必然,就能坦然面对不如意。
如小孩教育问题,常对他的一些问题,比如老师或其它家长的投诉,或他的一些不当行为,常常不自觉情绪,或者发怒,实际上,放平心态来看,所有的孩子都会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不能因有问题就不冷静,而是应该接受他,包容他,理解他,最后才去探寻如何帮助他,引导他,这也可让小孩深切感受到父母的爱,更易接受父母的意见,否则就有可能造成情绪对立、恶性循环。
因为孩子还是自己亲生的,无论如何都不会改变,孩子无论什么情形都应坦然面对,欣然接受。
2、李艳华:
3、李祉莉:
最近一周在读《当下的力量》,其实在这之前已经试图读过一次,只是进度不大,这次同样的也是速度很慢!究其原因是因为这本书是不可能一口气读完的,因为不能用思维去读,而是要一边读一边思考、感受。目前读完序言、第一章你不等于你的大脑,和第二章摆脱痛苦的旅途。状态任仍然处于似懂非懂。选几点我在关注和思考的点来说吧。
人类受苦的根源是我们大脑的思维,其实是我们思维的模式,ABC模式很好地诠释这一说法。
与其去用力改变外在的人、事、物,不如改变我们的内心来的省事省力!当你改变内心的状态后环境也会随之转变!
本体,小我,开悟,这些概念已经无形中植入我的心里,但是还没有能完全理解和应用。
想拥有爱,喜悦,平和,就要从思维模式里走出来,但是我发现自己的旧思维模式很顽固,与本体的连接还只是偶尔的若隐若现。我突然发现在过去的许多年我很少有时间静下来与自己呆在一起,太多把自己交给在外的一切了!比如上周会议纪华教练提醒我的我在台上分享时的状态感觉少了分怡然自得,我想就是因为我的思维把我更多放在在外环境,少了对自我当下的意识。
通常当下产生的痛苦都是源自对现状某种形式的不接受,无意识的抗拒。情绪是身体对思维的反应,身体从小我收到的信息是危险不安,所以我们心生恐惧。 每当我觉得情绪不愉快时我就会试着去思考我在抗拒什么,我的小我又习惯性在想 什么呢?但是目前还是很生僻,尝试的阶段。
4、钟霞:
1)读这本书一定要慢,可以用朗读的形式。用了一周多一点的时间只读了两个章节。
2)关于痛苦和思维,近期也是因为思维无法停止,导致睡眠不强。正好在这个状态下看到这本书,我意识到自己的痛苦是来源于目标的焦虑产生的强迫性思维,主要是报了一个水平很高的写作班,一开始想要努力跟节奏和进度,就感觉有压力,上床后后辗转难眠,主动意识到这个状态,定下十点后不看手机,专心和自己在一起,然后看到这本书,机缘巧合。
3)痛苦的来源是因为有太多的欲望。适当的放下,感受自己的情绪,意识察觉。不以过去或未来视角去看待问题,唯有当下,唯有此刻。
5、蔡园园:
6、陈燕:
第一个困惑,思维产生的痛苦,第二个困惑是活在当下,与过去将来不去纠结是否矛盾。这本书感觉部分内容与《正念的奇迹》很类似,如一个和尚开悟的故事,砍柴就是砍柴,担水就是担水,吃饭就是吃饭,关注当下的事情。
六、教练总结:
纪华教练:
《当下的力量》这个话题有点复杂,又有点简单,它不是探索文字,而是一种感觉。
佛祖释迦牟尼讲法时,有人问什么是开悟?佛祖拈下一枝花,笑容中只有安静平和欢乐,众人中只有迦叶尊者看花时安静平和。佛学讲究不立文字,唯有以心应心,其实是一种临在的状态。
自己和自己在一起,是一种感觉,无关过去,该吃饭是吃饭,不去想别的,是否会有吃饭时看手机?或想念不愉快的事情?所有大脑思考的事情都不当下的事情。用心体会食物和牙发生关系的感觉,体会下咽的感觉。
坐亦禅,行亦禅,无时无刻不是禅,笃定和当下在一起的时刻就是禅。如茶艺师,全神贯注,没有杂念,一心品茶。
我有没有体会这种平和宁静感觉?曾经在教练技术第四阶时三天学打坐,体会感觉,打坐半小时以上,酸麻不止,这时只做一件事,哪里酸就意念到哪里,心里念着痛痛痛,确实会缓一些,也渐能打坐一小时。后来翻《心经》,观自在菩萨,观就是感觉、抽离,探寻自身感觉,就是不用脑子思考,这是一门修行。感觉和关系才是最真实的。修行的目的,就是离苦得乐,苦中作乐。
过去悔很,未来担心恐慌,已经过去或没有到来,只有当下,是自己可以拥有的。所有的学问,如速读,就是要专注,不是没有念头,而是关注自己的念头。有时盯一下自己的念头,这个念头就不见了。
荣格说,人生最高境界,就是喜悦、爱和平和。更高维智慧不是思考得来的,是靠感觉。发怒时,身体双肩高耸,是一种感觉,不是思考得来的,是一种能量,长期存在对身体是一种伤害。
关注当下,体验内心平和喜悦、爱。如果一出生第一秒就去世,那一秒就是当下的状态。
时间管理,本质就是能量的管理,状态的管理。当下的念头在哪里,你的能量就在哪里,状态就在哪里。
活好每一个当下,如艳华所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当下的力量,永远和当下在一起,只有当下值得拥有。
人生头等大事,就是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