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四大才子中最长寿的

文征明(1470.11.28-1559.3.28),原名壁(或作璧),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

文征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

在画史上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

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

相比较于我们昨天说的四大才子里的唐伯虎年幼就显露聪慧有才,文征明可以说年幼时真的比较愚笨了,7岁的时候都还不会说话,11岁才开始能说话送去私塾学习。

文征明出生于一个武官家庭,其父虽未任过高官但是一直仕途还算平稳,而且对儿子很爱护,他没有觉得文征明小时候说话晚是什么大毛病,反而坚信“贵人语迟”,在他心中这个儿子早晚能成大器。并且其父还指点过彼时还没有取得功名的唐寅,可见文征明父亲是一个对晚辈爱护有加的人。

不同于唐伯虎的风流多情,文征明对待感情很是专一,一生对妻子敬重有加,很难想象拥有如此才华的大才子于感情上这么有责任感。

文征明这一生虽然于诗、文、书、画上造诣都很高,他属于那种天赋不见得多高,但是后天一定很努力的那种。一开始他的书法是学自自己的父亲,后来他的老师说他的字写的实在不太好,他就遍求名师、找名帖努力练习学习,加入自己的心得体会,终于有所成。

但是在科举一途上实在是不行,考秀才都考到了53岁还是没考上。54岁时,在他人举荐下得以入朝为官,担任翰林院待诏,一个很低微的小官,可惜遭到了同僚的嫉妒适应不了官场,没多久还是辞官回家了(但是命运就是这么神奇,其长子以明经廷试第一,授秀水训导,官至国子监博士。其余儿子、孙子、乃至曾孙女都在诗书画上有很高的造诣,青史留名)。

此后文征明的一生直到逝世,都醉心于书画的研究之上。文征明书法温润秀劲,稳重老成,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他的书风较少具有火气,在尽兴的书写中,往往流露出温文的儒雅之气。也许仕途坎坷的遭际消磨了他的英年锐气,而大器晚成却使他的风格日趋稳健。他的传世书作有《醉翁事记》、《滕王阁序》、《赤壁赋》、《渔父辞》、《离骚》、《北山移文》等。

文征明是江南四大才子里最长寿,也是中国古代文人中难得的长寿和善终之人,1559年3月28日,这天90岁的文征明正在给他人写墓志,还没写完突感自己大限已至,轻轻的放下笔,端坐在椅子上闭目而逝。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