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爱情如此简单

清晨五点,厨房的灯准时亮起。我隔着卧室门缝,看母亲踮脚取下吊柜里的燕麦片,不锈钢勺子碰撞碗沿发出清脆声响。她总把最饱满的蓝莓堆在父亲碗里,自己却舀走沉淀在罐底的碎渣。

这是他们坚持了二十年的早餐仪式。父亲年轻时胃不好,母亲便把每个清晨熬成温热的粥。如今父亲两鬓染霜,仍会在喝到第三口时,默默把她发凉的脚捂在自己膝弯。窗台上的绿萝垂落新叶,在晨光里轻轻摇晃,仿佛也在为这份无言的温柔颔首。

盛夏暴雨突至,我在办公室接到父亲电话。他说母亲出门忘带伞,又怕打扰我工作不肯开口。我赶到公交站时,看见他们挤在窄窄的便利店屋檐下,父亲举着公文包挡在母亲头顶,自己半边衬衫已被浇透。母亲踮脚替他拧衣角的水,两人对视一笑,仿佛共享着只属于他们的秘密。雨势渐小后,父亲牵起母亲的手往家走,母亲的高跟鞋踩在积水里,发出啪嗒啪嗒的声响,像是在为这温馨的画面伴奏。路边的野花被雨水冲刷得格外鲜艳,父亲顺手摘了一朵递给母亲,母亲脸颊微红,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把花别在了衣领上。

深秋的午后,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客厅的地毯上,暖洋洋的。父亲坐在藤椅上看报纸,母亲在一旁整理换季的衣物。她拿起一件父亲穿了多年的毛衣,上面有几个小小的破洞,母亲戴上老花镜,拿起针线细细地缝补着。父亲放下报纸,静静地看着她,眼神里满是宠溺。母亲缝好后,把毛衣往父亲身上比划了一下,笑着说:“你看,又能穿一阵子了。” 父亲点点头,伸手拂去母亲肩上的线头,动作轻柔得像是在呵护一件稀世珍宝。

傍晚时分,他们会一起去小区旁边的公园散步。父亲的腿不太好,走得慢,母亲就陪着他慢慢悠悠地晃。遇到熟悉的邻居,母亲总会热情地打招呼,父亲则在一旁安静地笑着。走到长椅旁,他们会坐下歇歇脚,母亲从口袋里掏出剥好的橘子,一瓣一瓣地喂给父亲吃,父亲吃得满脸幸福。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紧紧依偎在一起,仿佛要将这美好的时光定格。

深夜加班回家,玄关的感应灯自动亮起。茶几上保温杯里的姜茶还冒着热气,压着张便签:“微波炉转一分钟,别总吃泡面。” 字迹是父亲特有的刚劲,却在 “别” 字最后一捺处微微洇开,像不小心滴落的水渍。我端起保温杯,温热的感觉从手心一直传到心里,那一刻,我深深体会到他们之间的爱,也感受到了这个家的温暖。

冬日的雪天,外面一片白茫茫。母亲在厨房忙碌着包饺子,父亲在一旁打下手,虽然动作有些笨拙,却很认真。母亲教他怎么擀皮,怎么包馅,父亲学得有模有样。包好的饺子在锅里翻滚着,像一个个调皮的小精灵。出锅后,母亲先给父亲盛了一大碗,看着他吃得津津有味,自己才拿起筷子。窗外的雪花簌簌地飘落,屋里却暖意融融,充满了欢声笑语。

有一次父亲生病住院,母亲衣不解带地守在病床前。她每天都精心地为父亲准备饭菜,一口一口地喂他吃。晚上就趴在床边睡,生怕父亲有什么动静自己不知道。父亲心疼她,让她回去休息,母亲却说:“我不在这儿陪着,心里不踏实。” 在母亲的悉心照料下,父亲很快就康复了。出院那天,父亲紧紧牵着母亲的手,眼神坚定地说:“以后换我来照顾你。”

原来爱情不是玫瑰铺满的红毯,不是山盟海誓的诺言。它藏在日复一日的牵挂里,生长在互相体谅的缝隙间。当青丝熬成白发,浪漫褪去浮华,剩下的不过是想为你遮风挡雨的本能,和愿意陪你把平凡日子过成诗的决心。它是清晨厨房里的忙碌,是暴雨中共同撑起的一片天,是深秋午后的静静相伴,是雪天里一起包的饺子,是生病时不离不弃的守护。这份爱,简单却厚重,平凡却伟大,在岁月的长河里,散发着迷人的光彩,温暖着每一个寻常的日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