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大雨下了十几天,黄河在东郡金堤决堤。
之前,清河都尉冯逡上奏说:“清河郡在黄河下游,土壤疏松,容易崩坏,之所以一直没有遭到什么大害,是因为屯氏河分出两条河道,分流了黄河水。如今屯氏河淤塞,灵县鸣犊口又越来越不畅通,只有一条河道来承受过去几条河的水量,就算增高堤防,也不能及时泄流。如果有大雨,持续超过十天,河水一定会漫溢。大禹治水时,分了九条河道疏通,那九河故道,如今很难找寻了。而屯氏河断绝时间还不长,容易疏浚,屯氏河口所处地势也比较高,便于分流水力,建议重新疏浚屯里河,为黄河分流,分泄洪水,以备非常。如果不预先修治,到时候北岸决堤,将有四、五个郡受灾;南岸决堤,将有十几个郡受灾,那时候再来操心洪水,悔之晚矣!”
冯逡的奏章被交给丞相、御史审议,两人建议天子派博士许商去巡视。许商考察回来汇报说:“如今国家财政困难,暂且不必去安排疏浚屯氏河的事。”
三年后,黄河果然在馆陶及东郡金堤决堤,河水泛滥兖州、豫州以及平原、千乘、济南,一共四个郡,三十二个县受灾,淹没十五余万顷土地,最深的地方达到三丈深,败坏官亭及民房四万所。
冬,十一月,御史大夫尹忠因为对策方略疏忽大意,皇上痛切的责备他玩忽职守,自杀。皇上派大司农非调去调配评价粮食,赈济受灾郡县。又派谒者二人,征发河南以东船只五百艘,迁徙人民到丘陵高处避难,一共转移了九万七千多人。
8、
二十日,任命少府张忠为御史大夫。
华杉说:
这又是一个决策故事,背后是人性的三个毛病:一是拖延症,不能及时行动,更不能提前行动;二侥幸心理,不管问题有多严重,他都能自欺欺人认为一时半会儿出不了事儿;三是自用自专,总想推翻别人的意见,按我的意见办!
许商是犯第三个毛病,他懂不懂黄河呢?但是他无知者无畏,就要推翻冯逡的意见,你认为该疏通屯氏河,我偏认为不需要,最后皇上采纳我的意见,我为国家省预算!
许商所提的不疏通屯氏河的理由,根本就和黄河无关,因为他的结论,不是黄河没事,而是国家没钱。疏通河道花钱多,还是水灾来了赈灾花钱多呢?赈灾之后,还得把黄河收拾回去,那要花百倍千倍的钱!这个误区我们之前说过,所有的决策都有理由,但是很多决策都没逻辑。但是,从御史、丞相到皇上,都抛弃了有逻辑的冯逡,听从了没逻辑的许商。因为许商给了他们决策理由,又正符合了他们的人性弱点,拖延症和侥幸心理。
事实摆在那里,但决策者会选择视而不见,这就是人性的弱点。国家大事,也不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