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谷文昌精神熔铸于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血脉之中
“看见木麻黄,想起谷文昌”,在东山岛的木麻黄林间,那道由谷文昌同志带领群众筑起的绿色长城,历经六十余载风雨依然挺拔。近日,省委书记周祖翼深入漳州古雷开发区、漳浦县、东山县一线检查工作,再次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 要将谷文昌精神深度融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体系,这既是对红色基因的传承,更是新时代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必然要求。当习近平总书记在谷文昌纪念馆强调 “要见贤思齐,像他那样做人、为政”,当周祖翼书记要求县(市、区)委书记 “树立和践行造福人民的政绩观”,我们愈发清晰地认识到,把谷文昌精神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需要构建理论、模式、实践三位一体的教育培训新格局。
深化理论研究:让精神内核与时代需求同频共振
谷文昌精神不是封存在纪念馆里的历史标本,而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思想宝库。其 “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求真务实的担当精神,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四大内核,与新时代党员干部所需的政治素养高度契合。深化理论研究,首先要打破 “就精神学精神” 的局限,建立 “历史纵深 + 现实观照 + 未来指向” 的研究框架。东山县在生态治理中延续的 “一任接着一任干”,古雷开发区在石化基地建设中坚守的 “绿色发展底线”,都是谷文昌精神在当代的生动实践,这些鲜活案例应当成为理论研究的鲜活素材。
理论研究的深度决定教育培训的高度。要组织党校、高校、党史研究机构组建跨学科研究团队,既要系统梳理谷文昌同志 “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 的生平事迹,更要深入挖掘其精神与 “四下基层”“马上就办” 等优良作风的内在联系,与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逻辑契合。福建省委党校在漳州开展的现场教学中,将谷文昌治沙与东山现代海洋生态保护并置研究,让学员深刻理解 “功成不必在我” 与 “功成必定有我” 的政绩观辩证关系,这种研究范式值得在全省推广。理论成果还要转化为通俗化、具象化的教材体系,比如开发《谷文昌的 100 个工作方法》实操手册,将 “变‘敌伪家属’为‘兵灾家属’” 的群众工作智慧,转化为新时代基层治理的方法论,让抽象精神变成可学可用的 “工具书”。
创新培训模式:让红色教育从 “静态观看” 变为 “沉浸体验”
传统的 “课堂讲授 + 纪念馆参观” 模式,难以让年轻干部真正触摸到精神的温度。古雷开发区党工委的创新实践给出了新答案 —— 他们组织干部赴东山县开展 “重走总书记调研线路” 现场教学,在澳角村察看渔业转型升级,在谷文昌纪念馆聆听感人故事,这种 “行走的课堂” 让教育培训实现了从 “被动接受” 到 “主动感悟” 的转变。创新培训模式,关键要把握三个转变:从 “单向灌输” 转向 “双向互动”,从 “历史回顾” 转向 “现实对照”,从 “集中培训” 转向 “常态浸润”。
情景教学和体验教学是连接历史与现实的最佳桥梁。省委党校中青班开展的《人民公仆谷文昌》情景教学,通过还原谷文昌带领群众抗旱保苗、修建海堤的历史场景,让学员在角色扮演中体会 “艰苦奋斗” 的深刻内涵。东山县更可以依托现有资源,打造 “谷文昌精神沉浸式教育基地”:在八尺门海堤遗址开展 “生态接力” 实践课,让干部参与红树林种植,感受从 “移山填海” 到 “退堤还海” 的发展理念变迁;在寡妇村展览馆设置 “群众工作模拟舱”,让学员处理类似 “敌伪家属” 身份认定的复杂问题,锤炼群众工作能力。同时,要善用数字化手段,开发 “云上谷文昌纪念馆”,通过 VR 技术重现治沙场景,制作 “谷文昌工作法” 微课程,让干部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学习,实现教育培训的常态化、便捷化。
强化实践转化:让精神力量成为干事创业的行动自觉
教育培训的最终目的,是让谷文昌精神转化为干部担当作为的实际成效。周祖翼书记强调,要 “示范带动全省广大党员干部鼓足精气神,干字当头、求真务实抓落实”,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 “培训 — 实践 — 评估” 的闭环机制,防止教育培训 “走过场”。古雷开发区将学习成果转化为 “打造世界一流绿色生态石化基地” 的具体行动,通过借鉴澳角村渔旅融合经验,规划建设 “种养加” 一体化现代农业产业园,这种 “学用结合” 的做法值得推广。
在实践转化中,要重点聚焦三个维度:一是政绩观校准,将谷文昌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的标准融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干部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就像东山县干部那样,接续推进美丽海湾建设,让南门湾 — 马銮湾段获评全国优秀案例;二是担当精神培育,在重大项目建设、重大矛盾化解中设立 “谷文昌式攻坚岗”,鼓励干部像谷文昌面对风沙灾害那样敢于迎难而上,古雷开发区在石化项目建设中攻克环保难题的实践,就是最好的担当教材;三是廉洁底线坚守,结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用谷文昌 “清白做人、干净做事” 的事迹开展警示教育,让干部在面对诱惑时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此外,还可以建立 “谷文昌精神实践导师制”,邀请长期践行谷文昌精神的老党员、老干部担任导师,对年轻干部进行一对一指导,帮助他们在实践中深化理解、提升能力。
从谷文昌种下第一棵木麻黄,到如今东山岛郁郁葱葱的生态画卷;从谷文昌开创 “不带私心搞革命” 的作风,到现在全省干部 “一心一意为人民” 的实践,精神的传承从未间断。将谷文昌精神深度融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不是一次阶段性的任务,而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我们要以周祖翼书记此次漳州检查工作为契机,不断深化理论研究、创新培训模式、强化实践转化,让更多党员干部成为谷文昌精神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积极传播者,在新福建建设的征程中,续写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的时代篇章,让谷文昌精神这面旗帜永远在人民心中高高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