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4:相信的,太相信的

在这个点就困了,这是许久不曾有过的感觉了,就像今天早晨五点多就起床了一样。

有多久没有早一点睡觉了?

突然对之前看到的晨型人、夜型人的观点有了些许动摇,如果果然如此,这种情况应该如何解释呢?

我们到底应该相信什么?

之前受大学时期热衷哲学的影响,诸事总要考量一番,然后跟随自己的判断走;现在更热衷了科学,尤其受复杂科学影响,进化、适应、系统成了关键词。

到底哪个更加可靠一些,我并不能确定。

我能确定的是,现在我需要它。

我能确定的是下面这样的事例:

在平日的生活中,特别是线上交流的时候,源于不同观点的争论似乎是常态。不管双方争的如何面红耳赤,总有“智者”出来打圆场:在价值多元的时代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每个人的观点都是平等的,没有对错高下,都试着相互理解吧。

每个人的观点果真都是平等的吗?

阅读鲁迅与阅读郭敬明是平等的吗,相信真诚努力与热衷勾心斗角没有对错吗,不断地反思自我与世界与沉湎于奶嘴乐狂欢不分高下吗?

我并不这样觉得。物质、能量有层级,信息也是有的吧。

就信息内容而言,一个观点总会有与其相对的另一个观点,虽说“同时保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念还能正常行事,这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在具体行事时我们还是要选取其中一个为原则的。

根据环境选择恰当的策略。

这一区别可以描述为:思考可以借助思维的力量在自我的认知下无限拓展,行动却要受到周遭环境的影响。

也就是说,理解是一回事,行动是另一回事,二者几乎无法做到一致;况且两者就其自身而言也都是不完备的。

它们时刻处于流变当中。

那么,我们据何判定孰优孰劣?

个人有个人的原则,集体有集体的标准,时代有时代的浪潮。

记得早先读周国平谈到一个人的成熟时说,许多人所谓的成熟,不过是被习俗磨去了棱角,变得世故而实际了。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个性的消亡。真正的成熟,应当是独特个性的形成,真实自我的发现,精神上的结果和丰收。

这是认识的第一步。

我停留在这一步数年,困于自我的围城里困顿不前。

第二步则需要从时代与集体的大背景下确立个性、发现自我,而这是一个漫长的进程。

期间诸多取舍,诸多抉择,诸多博弈,诸多偶然,唯一确定的似乎只有初心。

其实具体的初心也是会变化的,并且在所难免,只要不偏离不逾越,只要仍旧有着理想与追求。

就是好的。

于是,再回到刚才的问题,如何判定?

于个体而言,如何抉择?

其他人包括我自己多次用如下的语句评价自己,你的问题是想得太多,做的太少。

现在我又有了不一样的看法:

你不是想得太多,而是想的太少;

你不是做的太少,而是根本没能力做;

一切意向都需要足够驱动,

而认知而来的内驱力是损耗最少的动力。

孰是孰非,孰轻孰重,我不知道。有的坚持终现曙光,有的相信难见天日,不起一丝波澜。

做了才知道。

做了就知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乍一听,挺像那么回事的,仔细想想说句话的人内心有多孤独,猛兽我做不了,我做一头牛还行,但是我会远远的盯着猛兽走,哈...
    杨一設計阅读 3,647评论 0 1
  • 第一次写关于教师节的感想…… 个人觉得,不是所以老师我都能喜欢,但如果能够对我产生了影响,这个老师就有着令人喜欢的...
    萧谦阅读 1,430评论 0 0
  • 这段时间是我最难熬的日子 很多压力压得我喘不过气 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了 大概就是太累了 就是会突然难过 头一低眼泪...
    我老大你惹不起阅读 1,423评论 1 1
  • 还在念高中的时候,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它说,这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指向团聚,只有父母的爱,是指向别离。 年岁还不够成熟...
    美人进阶指南阅读 4,03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