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下午第七节,一周的压轴课,是语文。
《智取生辰纲》已经上了两课时,需要收一下尾,拢一拢,倒不是为了小结,我一向是不喜欢小“结”的,好端端地,干嘛要打一结——压轴,也可以是另一个起点的。
咋拢,预案倒是有,不知道能不能成功“乱其所思”?窃以为,扰乱思维,总比一潭死水要好,至少动起来了,如果晕得受不了,可能会静下来寻找出路。
——最近是乐此不疲。发现越来越多的孩子不但不会晕,而且能迅速辨明方向,找到了出口,还各有各的章法。
就像今天的压轴课,下课铃响了,还有几只高举着的手,直接冲到讲台上围住我,争先恐后:“老师,还有……”
好喜欢!
早上的那点儿小郁闷,小辛酸被孩子们讨论的热情融化照亮,有课如此,一天足矣。
欣然记录如下:
《智取生辰纲》已布置课前自读,问题自找,方法自定,展示成果自主安排,因为我要出差三天。
故第一节课,从习惯性读题目开始。“生辰纲”是什么意思?答曰寿礼。是谁送给谁的寿礼?这寿礼怎么来的?“取”是何意?谁取?本节选完整的回目是什么?用什么方式劫取?“智取”!
问题来了,再读文章,批注:不同人物的行动之“智”。
批注后的交流,意在梳理情节,感知人物。课下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可以用回目方式梳理情节,也可以用思维导图来梳理。
思维导图式梳理,发现很多孩子不自觉地领会了本文明暗两条线索的交织,还标明矛盾的激化在黄泥岗上——自己能学会的,就不再讲了。
对于行动之“智”的看法存异求同,大部分指向于天时、地利、人和、谋略上,认为押送队与智取队各有千秋。
无需再明确什么正确答案了,也不必再做什么小结了,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就好,可以延伸出无限可能。
对于杨志这个人物,从“智”的层面上看,主要表现为精明,谨慎。这也是第一节课的收获。
第二课时,起初想着是分析人物形象,上课时,忽然觉得“对话杨志”这个活动更好。课堂上稍微示例了一下,就布置成作业了——以“对话杨志”为题,整一篇文字,形式不限,只要有篇的模样就好。
佯装问,需要示例吗?其实哪有什么示例!不知道会被整成什么样子,下一次补图~~~
该收尾了啊。
也是一个问题:杨志为什么会输?
起初很热烈,后来更热烈,以至于下课被堵在了讲台上。
——领导艺术问题,对老者不能敬重,对下属不能体恤,把自己搞得是内外交困,不输更待何时?
——人性的弱点,没有守住自己的底线,终究功亏一篑。
——神一样的对手!一个人的精明难敌众人的智慧,跟团队PK,还是一个极其团结又颇有战斗力的团队,无异于以卵击石。
——站队很重要。押送的是不义之财,搜刮的民脂民膏,终究是要尘归尘土归土的。站在不正义的立场之上,所有的智慧和努力不过就是肥皂泡而已。
——性格使然,无需解释。性格决定命运。太过急功近利,会让崩盘加速。
——无制度保障的管理,很有可能衍生专制武断暴虐,动辄打骂,必输无疑。
——上天的愚弄。人在做天在看,自作孽不可活啊。
……
课结束了,思考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