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委托中央组织部负责同志向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游本昌转达勉励与问候,赞誉其“炙热的向党之心令人感动”。92岁高龄的游本昌同志入党,这份跨越半个多世纪的执着追求与郑重选择,不仅是一位人民艺术家对信仰最赤诚的告白,更是新时代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一抹亮丽的光彩。广大党员干部当以游本昌同志为榜样,在筑牢信仰根基、厚植为民之本、擦亮清廉本色中砥砺前行,让向党之心永远炙热如初。
以“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毅力,筑牢信仰根基。游本昌同志的入党之路,是跨越半个世纪的执着追寻。从青年时期目睹新中国诞生萌发信仰火种,到中年历经风雨仍坚守初心,直至耄耋之年郑重递交入党申请书,这份“择一事终一生”的坚定,源于对党的理论真学真信,对党的使命感同身受。反观现实中,个别党员将入党视为“政治台阶”,在组织考察时“装样子”,在岗位调整后“变调子”,暴露出信仰根基的虚浮。党员干部当以游本昌同志为镜,把理论学习作为终身课题,沉下心来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在字里行间汲取真理的磅礴伟力;更要投身实践熔炉,在改革发展主战场、服务群众最前沿、应对风险第一线,体悟初心使命的时代内涵,让信仰之树在常学常新、常修常炼中根深叶茂。
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耐力,厚植为民之本。在演艺生涯中,游本昌同志始终将“戏比天大”作为艺术追求,从《济公》中疯癫却慈悲的活佛,到《繁花》里深谙百姓冷暖的爷叔,每个角色都倾注着对人民的深情。即便功成名就,他仍坚持深入基层采风,在菜市场观察商贩吆喝,在弄堂口聆听市井闲谈,将艺术生命扎根于人民沃土。这种“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情怀,恰是破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密钥。当前个别干部习惯于“办公室里看报表”,满足于“微信群里听汇报”,调研走“经典路线”,讲话用“官话套话”,与群众的距离渐行渐远。党员干部当以游本昌同志为范,主动走出“文山会海”,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在家长里短中倾听真实诉求,在急难愁盼处感知民生冷暖,让“人民至上”的理念转化为一件件纾民困、解民忧、暖民心的具体实事。
以“不要人夸颜色好”的定力,擦亮清廉本色。面对商业大潮的冲击,游本昌同志始终保持艺术家的清醒。他拒绝天价片酬,推掉粗制滥造的剧本,甚至自掏腰包排演话剧《弘一法师》,只为传递真善美的力量。这种“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定力,源于对艺术尊严的坚守,更源于对党性原则的恪守。反观个别党员干部在“糖衣炮弹”前败下阵来,从收受一条烟、一瓶酒、一张卡开始,在小节上失守,最终滑向贪腐深渊,根本原因在于丧失了精神防线。党员干部当以游本昌同志为标杆,常怀“堤溃蚁孔”的警醒,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自觉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更要言行一致、慎独慎微。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游老九十二载的赤诚追求,正是信仰之纯、为民之真、廉洁之清最生动的映照。新征程新挑战,唯有以此赤诚初心为炬,方能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燃起熊熊烈焰,照亮百年大党永葆青春的壮阔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