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软件工程师》读后感

读完《这就是软件工程师》,直接打破了我以前的刻板印象--码农、机械敲代码、熬夜加班、秃头、35岁下岗,还了解许多业内的问题根源。

第一,如何在35岁不被优化下岗?我们都知道单纯的编程,按部就班的做项目是软件工程师最基础的能力,在进入公司后,凭借这种能力自然可以轻松混个两三年,但现在编程越来越普及,渐渐成为大家都会的技能,那等到35岁身体不再年轻,被优化下岗的概率是非常大的;同时新兴的技术不断发展迭代,各个地方也都会用到软件工程师。因此,扎实基础,持续学习,提升自身编程能力水平对于软件工程师是必要的;写出优质的代码包括提前构思代码的目的、遵守编码规范、塑造自己的编码思想、测试代码的功能,这就要求软件工程师全面思考;最重要的一点是勇于去做管理者,从工程师转变为管理者,要注重以道理说服下属,而不是直接命令。还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元能力,设计开发能力不差。以上扎实的编程基础能力持续学习新兴技术写出优质代码转变身份四个方面能确保我们不会在35岁轻易被优化下岗,甚至成为管理层。

第二,为何国内“996”、熬夜加班的现象盛行?书中通过与国外公司对比,向我们清晰的展示了原因。一方面,国内互联网行业正处于圈地运动方式的原始积累时期,各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快速扩张,不得不争分夺秒,将产品以最快速度推向市场,这种激烈的竞争环境导致工作时长被无限拉长。相比之下国外竞争的不是谁更快,而是谁的技术更先进、更领先;另一方面,国内许多公司内部组织管理能力欠佳,工作流程混乱,软件工程师在白天工作时频繁被各种杂事、会议打断,无法集中精力完成核心任务,无奈之下只能利用晚上时间加班追赶进度。而国外通常早晨整理一下邮件,再开个一小时左右的站立会议,说一下昨天做了什么,今天做什么,基本就结束了,然后下午按标准流程专心完成上午会议里确定的工作,写个设计文档,就开始写代码,自己做自己的事,相对从容

通读全书,我深刻认识到软件工程师这个职业既充满挑战,又极具魅力。它要求从业者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具备敏锐的技术洞察力和强大的问题解决能力。同时,良好的团队协作、沟通能力以及对行业趋势的准确把握,也是软件工程师在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不可或缺的要素。这本书不仅为我解答了诸多关于软件行业的困惑,更让我明确了未来努力的方向。在后续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以书中的理念和方法为指导,努力提升自己的技术实力和综合素养,朝着优秀软件工程师的目标稳步迈进,为软件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