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了一个月公众号后微信邀请开通了原创标示,紧接着也开通了赞赏功能,好事成双心情好,恰逢心里一直在酝酿一个话题,就思如泉涌的一气呵成。我们写东西都喜欢有这样的感觉能够一口气吐露出经典,受万人敬仰,转发10万+,赞赏如雨下。可是事与愿违,灵气总是不能如约而至。
原来那种灵气聚于丹田,一气呵成,斗转乾坤的感觉就是“心流”。
加拿大美籍作家:森舸(ge)澜(lan)中间字之前不认识特意标给你看,在《无为》这本书里详细阐述了心理科学家讲的这个心流和中国的道的相关性。
“心流(flow)”是什么呢?无为又是什么?我们看看文中解释心流:如果有什么体验的魔力,能引诱脑力工作者恨不得服用兴奋剂都想达到,那就是心流。
所谓心流,是说你在工作的时候进入了这么一种沉㓎的状态:
1·无需使用什么自控力,你自动就高度的集中了注意力,外界根本干扰不了你;
2·感觉毫不费力,但是有特高的工作效率;
3·完全被所做的事情吸引,以至于忘了自我;
4·而且忽略了时间的流逝;
5·还有强烈的愉悦感
生活中有很多体验是沉㓎式的、忘记自我忘记时间,比如看韩国欧巴、打游戏一天一夜,甚至追星,这些是不是心流呢?
忘我就是心流么,科学家给出了答案:第一,你从事的这个活动必须是对你有一个挑战的,第二这个活动必须涉及到复杂的技能。
森舸(ge)澜(lan)有不同的观点,需要增加一项标准:你做完这件事之后是感到很满足,还是很空虚。
那么这就不仅仅是心流是“无为”。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日常有很多空虚的事情,盲目机械,不可能永远正确不损失机会,那么我们才需要写作和思考来提高深度,理解透彻,才能顺利进行,这时候你做的这件事符合你的价值观体系,而进入了忘我的状态也就有了“心流”也才是无为状态。
我记得刚工作的时候,面对机械重复的工作非常的无趣,就始终无法获得心流的状态,当我把这种重复进行下去的时候,慢慢的我开始关注细节的变化,我开始注意到,计划工作的每一个细微调整都可以影响整体的工作,我从不知道去哪里问问题,到知道怎么把经验性的工作整理成工作程序,然后发现机械工程部与操作部之间的对话问题。那时候突然间有一天因为双方的一个小细节,我发现了他们的认知不对等造成了,对话冲突,操作方认为机械方提供的自动化设备应该达到一个人为的高度,然后机械方不能很完整的表达自己机械水平完成的时间点,和具体操作数据。双方就这样陷入责怪状态,而我因为机械的重复,加自我总结整理,发现了其中的问题,那时候我赶紧写下来这个案子该怎么调整,写程序的时候就有那种流畅的感觉,停不下来我想就是“心流”吧。
然而实际中这种状态需要累积和训练,李笑来文章介绍过注意力和元认知能力,就是讲元认知和注意力都是可以通过训练得来,你需要停下来跳出自我思考,去内视,这个元认知不能自发出现,需要人为尝试训练诱导。还有一个心理解释“小我”,而小我不受控制,是情绪催生的,会在你的情绪按钮被点击时候爆发,自己跳出来,然而小我是负面的,需要训练控制让他和你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