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试着把一篇文章想象成一栋房子。
写作的过程和建房子的过程一样,我们首先需要砖、水泥、沙子、水等原材料(字),接着通过恰当的比例把它们混合在一起形成新的物质(词),比如把水和水泥和沙子混合在一起形成混泥土。有了混凝土和砖,我们可以开始砌墙(句子)。几扇墙连接在一起组合成一个房间(复合句),几个房间组合在一起最终构成了一栋房子(文章)。
我们再来捋一捋:
1、字(砖、水泥、沙子等等原材料)
2、词(混凝土)
3、句子(墙)
4、复合句(房间)
5、文章(房子)
接下来,我们一个个剖析。
字和词
字这个阶段没啥好说的,就是认字。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想必大家心中有数。
从字到词也很简单,就是看能不能组词。
「我」和「们」可以组成「我们」吗?
「我」和「突」可以组成「我突」吗?
这个问题,大家心中也有数。
在词这个阶段,我们需要花功夫的是分辨相似词组的差异。
比如:
看和望有什么区别?
嘱咐、嘱托有什么区别?
有了问题怎么找答案呢?最简单粗暴的方法是把问题复制到搜索引擎,一键搜索。
句子
句子有什么成分组成?主、谓、宾、定、状、补语。
句子有哪些分类?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
每个分类有什么区别?
了解了以上内容后,我们来玩拆解句子的游戏。(此方法出自叶圣陶先生的《文章例话》)
拿朱自清的《背景》举例。
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两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
当我们读到这两段时,不妨把句子拎出来,逐个分析每个句子由哪些字和词构成。
例如看见“父亲要到南京谋事”,就划分成“父亲——要——到——南京——谋事”,看见“我也要回北京念书”,就划分成“我——也——要——回——北京——念书”。
如果能准确无误地拆分字和词,那这第一关就算是通关了。
第二关,能辨明哪些是最主要的词。
例如,读到“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就知道最主要的词只是“叫——茶房——去”,读到“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就知道最主要的词只是“我——铺——座位”。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明白作者想表达的意思。
第三关,替换字和词。
例如「谋事」可以用其他的词代替吗?代替后意思一样吗?「谋事」和现在的「找工作」是一样的意思吗?
完全不知道怎么替换怎么办?查。
如果这三关都能准确快速地完成,那字、词和句子这三者就算是能融会贯通了。
复合句
我们通过连词将不同的句子连接在一起。
连词可以表并列、承接、转折、因果、选择、假设、比较、让步等关系。
每个关系下有哪些连词?怎么用?有哪些例子?可以看看这个:连词
关于连词如何更好地运用,以及要注意什么,在《文心》这本书的第四章中也有说到。
乐华和大文是两位刚上初一的学生,他们想写一份信给之前的老师,告诉老师新学校的生活以及表达对老师的想念,这封信是这样写的:
敬爱的李先生:
我们进第一中学校一个星期了。这里的情形,大略已经知道。今天国文先生出一个题目,教我们写信给母校里的先生。我们知道你是刻刻记念着我们的;就是国文先生不出这个题目,我们也要写信给你了。
这里教我们功课的先生共有七个,人都很好,待我们很和蔼。但是教英文的一位周先生是河南人,他说的虽然是国语,我们却不容易听懂他的话。我们想,往后听惯了一定会懂得的。现在每逢英文课,我们就格外用心听。
……
认真看正文第二段,能发现有什么问题吗?
乐华的父亲给出了这样的建议:
“这一节里,讲到的是中学里的先生。你们以为把讲到先生的话写在一节里,就是有条有理了。不知道这不能一概而论。按照意思讲,开头说七个先生人都很好,待你们很和蔼,接着用‘但是’一转折,下面便应该是某一个先生在某一点上不大好的话了。可是你们却说周先生的话不容易听。这并不是他为人不好,也并不是他待你们不和蔼呵,怎么能用了一个‘但是’,就同上面一句话连起来呢?”
“作文和说话是一样的,在承接和转折的地方最要留心。一句里边有几个词儿不得当,还不过是一句的毛病;承接和转折的地方弄错了,那就把一段的意思搅糊涂了。这须得在平日养成习惯,每逢开口说话绝不乱用一个承接的、转折的词儿,一定要辨别了前面后面的意思,拣那适当的词儿来用:这样,作文的时候自然不会用错了。”
可见,在写复合句时,我们必须得先清晰地了解自己想表达的意思,这样方能在组合起来时不出错。
文章
还记得我们最初把文章比做房子吗?
我们都清楚房子有不同的分类。按房子的级别可分为高档住宅、普通住宅、公寓式住宅、别墅等。这就像文章按体裁分,可以分为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按文体分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要建什么房子由什么决定?(你要写文章由什么决定?),我想大概会考虑以下因素:
手里的资金(写作能力)
建房的目的,是自己住?是售卖?是出租?(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讨论某个论点?是抒发情感?是描述某个东西?)
地的位置和大小,在市中心?在郊区?多少平?(你文章的受众,哪个年龄层的多?这些受众关心的是什么?)
确定以上问题,建好房子后,这个房子还只是毛坯房,我们还得对它进行装修。墙刷什么颜色?(句子要用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要买什么家具?(文章中需要增加什么图片?),这些也都需要细细考究。
怎么考究?(你在建房子前或者装修前会怎么做?)
你可能会先考察你周围的房子都是怎么建的(和你相同水平的人他们写的文章是怎么样的呢?)接着在网上看大量的图片(看大量其他作者写的文章),也可能会请教专业的装修公司(向更专业的人请教)。
总之,发散你的思维,也许你还会想到比我说的更好的方法。
以上就是学习写作的大概思路了,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启发。下面是我对写作前和写作中会遇到的一些问题的思考。
1、新手在开始写作前要准备什么?
我看到很多人建议在写作之前想清楚自己为什么写作。这的确是很重要,但问题就在于,我们很难在还没有开始做某件事之前真正想清楚。
没有喝过可乐,是不能通过想清楚来获得喝可乐的感觉,你得真的去喝,写作也是如此。
如果你当下有非常强烈的兴趣,最好立马开始你的写作,并给自己树立一个连续30天,每天写100字的小目标。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30天只是一个数字,也可以是20天、25天,这个数字由你自己决定,但不要少于两星期。
为什么不能过短?
因为过短的时间,你还体会不到没有思路写不出、写的不满意、太忙没时间写、写完后没有人给你反馈等等不那么顺利的情况,而往往是这些时刻促使我们深入地思考我为什么要写作?
第二个建议是,降低自己的预期。
虽然咱每天都在说话,打字,但这并不代表我们能写出好文章,这就像咱每天都走路,但不一定能跑马拉松或跑的快。
想象自己还在刚学习组词造句的阶段,调整自己的预期。
怎么调整?
想象你现在要去学一个从来没有接触的技能,比如:游泳、滑雪、跳伞等等。
以游泳为例,在真正下水前需要练习什么呢?大概要练多少小时才能下水?又大概练多少小时才能游100米呢?多久可以游1公里?
回到写作,多久能做到连续写50字且不需要修改?多久能做到写100字没什么障碍?多久能做到写1000字没什么障碍?
预估一个时间,估完后在这个基础上在加一些时日,这就算是调整完了。
2、不知道要写什么怎么办?
《文心》这本书里将写作分为三种状态,习作、应用之作和创作。
“习作只是法则与手腕的练习,应用之作只是对付他人和事务的东西,创作才是发挥自己天分的真成绩。无论绘画和文章都如此。习作是毕生随时都可做的,每次大概有一定的着眼点,一次习作,不必花过多的时间和劳力;应用之作是对付他人和事务的东西,有他人和事务在眼前,也不许我们多费时间,以致妨碍他人和阻滞事务;至于创作,全是自由的天地,可以尽自己的心力忠实地做去,做到自己认为满意了才放手。”
你想要的是哪个状态呢?
如果是因为没有题材而不知道写什么,那如何寻找题材呢?
“题材的发见,并非一定是难事。能够留心,随时随地都可发见的。诸君每日在街上行走会碰到各种各样的人物和事件,平时读书或独坐,会起各种各样的心念和情感,这种时候,事物的新鲜的意味常会电光似的忽然自己投入到头脑里来。随时把它捉住了就是题材。”
如果实在没有题材可写,或者就是不想写,怎么办?
我想到一个游戏,这个游戏就是在「句子」里说到过的拆分替换游戏。
找出一篇文章,抱着“挑刺”的心态,对每个句子逐个分析,找到越多不熟悉的字和词代表着分数越高。
这样是不是就有趣多了呢?
最后
到此,谢谢大家看完了我写的内容,希望能帮助到在看的你。
如果有帮助,辛苦你点个赞哦,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