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由丞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创制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一直从秦朝流行到西汉末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小篆又名玉筋篆,取其具有笔致遒健之意而名之。其字体优美,颇有古风古韵,所以始终被书法家所青睐。又因为其笔画复杂,形式奇古,而且可以随意添加曲折,印章刻制上,尤其是需要防伪的官方印章,一直采用篆书,直到封建王朝覆灭,近代新防伪技术出现。
去年学了一年小篆,年末整了一幅作品。
今年,我准备学习大篆。
大篆相传为夏朝伯益所创,是西周晚期普遍采用的字体。广义的大篆指小篆之前的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或称“钟鼎文”)、籀文(金文之繁化)、石鼓文。狭义上指籀文、遗存石刻石鼓文。
从古文到大篆,从大篆到小篆的文字变革,在中国文字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