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孩子,意味着很多礼物和糖果。但是,对于大人呢?
孩子是如何变成大人的?大人的身体里还住着孩子吗?孩子,到底是个什么“动物”?为什么只要是孩子人人都喜欢?
01—孩子是什么?——珍行足衣 谈
在儿童节谈及孩子,朦胧地想到了泰戈尔的诗句:“人就是一个初生的孩子,他的力量就是生长的力量”。大概,泰戈尔的意思是,每个人都应该是孩子,且永远都应该是孩子。
当一个孩子长大到一岁,他便喜欢将脚丫子、玩具、衣服,将一切东西放进嘴里,那是他学习世界的第一个方式。然后再长大一点,他喜欢玩泥土、沙子,喜欢踩水坑,喜欢摘花朵,喜欢抚摸一切新鲜的事物,喜欢看着猫儿狗儿跑跑跳跳,自己也喜欢跑跑跳跳,不喜欢待在屋子里,喜欢走出去····
孩子若喜欢一件事情便没有目的,孩子也从来不价值判断,从来不论是非······ 孩子不断跑着跳着,笑着叫着,不断学习,不断生长。
孩子,就是无穷无尽的快乐的好奇心。
我们怎么忍心让孩子割舍快乐的好奇心而去长大呢?
如果让我对儿童节定义,我希望是庆祝“快乐的好奇心”的节日。这样,儿童节,就成为大人和孩子共有的节日了。这样,更多的孩子,就不会长成总是忘记快乐的好奇心的大人了。
因为当大人快忘记的时候,节日到了,就会重新想起。
01—你是还拥有好奇心的大人吗?——珍行足衣 读
如果我们已经是大人了
我们愿意成为身体里还有孩子的大人如果我们已经是大人了我们应当是知道什么是孩子的大人
在这个儿童节,给“大人们”推荐一些书,让我们更懂孩子和自己。
*给孩子和大人一起读的书
①
《皮特猫 我爱我的脏鞋子》
这是一本颜色启蒙的书,但它不是这本书最重要的地方。最重要的是这本书透露的氛围,不只是孩子,就连作为大人的我们,时不时都想读读它:无论生活遇见什么,都热爱生活,都要自信、乐观、勇敢呀。
皮特猫其他系列的书也非常推荐。
②
《窗边的小豆豆》黑柳彻子
小豆豆在原来的学校是位被劝退的“问题”小学生,现在她转学到新学校巴学园的小女孩,巴学园是一个让每位孩子都不会讨厌上学的学校。
节选:
校长先生总是对巴学园的学生家长说:请让孩子们穿上最差的衣服到学校来吧,这是因为,校长先生认为如果孩子们担心“弄脏了衣服,妈妈要骂的”,或者“会弄破衣服的,所以不能和大家一起玩”,那就会减少很多乐趣。
教室是真正的电车,让小豆豆觉得“真特别”。接下来,又一次让小豆豆觉得“真特别的”,则是教室的座位。以前的学校里,谁坐在哪个位子上,旁边是谁,前面是谁,都是固定不变的。可是在这个学校里,却可以根据当天的心情和方便,每天都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座位。
③
《新月集》泰戈尔
《新月集》是泰戈尔这位大诗人的作品中最有童趣的诗集。其中的每一首都足够让你爱上一个孩子的美好,童真和快乐。能够理解和欣赏孩子的父母,才会真正懂得如何爱自己的孩子吧。
节选:
「我在星光下独自走着的路上停留了一会,我看见黑沉沉的大地展开在我的面前,用她的手臂拥抱着无量数的家庭,在那些家庭里有着摇篮和床铺,母亲们的心和夜晚的灯,还有年轻轻的生命,他们满心欢乐,却浑然不知这样的欢乐对于世界的价值」
「我愿我能在我孩子自己的世界的中心,占一角清净地。我知道有星星同他说话,天空也在他面前垂下,用它呆呆的云朵和彩虹来取悦他。那些大家以为他是哑的人,那些看上去像是永不会走动的人,都带了他们的故事,捧了满装着五颜六色的玩具的盘子,匍匐地来到他的窗前。」
*给大人们读的书
①
我什么办法都试过了:理解1-5岁的孩子》伊莎贝拉·费利奥莎
节选:
“坚定的自信心,内在的安全感,和谐的社交互动,这些品质在成人世界也并不常见” “「孩子不听话原来是因为我」——他们像所有受到压迫的大人(包括我自己)一样,在用自己的方式提出反抗”
②
《给孩子的未来脑计划》魏坤琳
节选:
「对于孩子的学习,不表扬聪明,而是表扬努力;同理,对于孩子的一些道德品质,不表扬行为,而是表扬品质。」
「怎样保护孩子的科学思维能力?第一,改变观念,思维能力比知识重要;第二,对生活和大自然多观察、多互动;第三,问问题,而不是仅仅给答案。」
「有些孩子的自控力不如同龄人,只是他生活中的诱因太多,玩具没有在规定时间收拾好,摆得一地都是,这对孩子来说就是很大的诱惑」
③
《游戏力 · 笑声激活孩子天性中的合作与勇气》 劳伦斯·科恩
节选:
「年轻父母在了解一些教育理念之后,就常常会有这样那样的焦虑····与其担心焦虑,不如把这个时间拿来同孩子玩耍。即使自己做错了什么,和孩子痛痛快快地玩一场,问题也就没有了。」
「游戏不仅帮助我们进入孩子的世界,而且帮助我们以孩子的方式重新建立自信和亲情。如果孩子在游戏中玩得尽兴。那么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造力也往往会表现得淋漓尽致。游戏既能帮助孩子探索世界,又能帮助他们理解每天所接收到的信息,还能帮助他们从生活的挫折中重新振作起来」
这本书中有大量的亲子交流和游戏治疗的故事。
④
《6-12岁孩子的正面管教》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
节选:
「奖励会扼杀孩子对学习本身的兴趣,转而开始关注和在乎物质和外在的认可」
「家长要有能力甄别培训机构是在培养孩子的兴趣,还是扼杀孩子的兴趣·····比如,若绘画机构只是追求漂亮的作品效果,以便打动家长,达到留住来试课孩子的目的,甚至用奖励制度等诱惑孩子留下学习,会让孩子偏离画画本身,破坏孩子的绘画兴趣。」
「当孩子到了学习的年龄,我们很容易不由自主地把学习到各种知识和技能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而把健康、情绪放在相对不那么重要的位置。······当我们为孩子的一生作规划时,你会发现贯穿始终并且最重要的是健康(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其次才是学习、工作·····」
「有健康心理界限的孩子,不容易被外界打扰。在生活小事上教会孩子界限感·····从小分得清自己应该做的和需要承担的责任的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健康界限,能够带到他新的工作或者生活环境里,成为他开始新生活的一部分。······孩子界限感模糊的原因是:父母本身没有界限」
我们的世界,是需要重新认识“孩子”的世界。
——珍行足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