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乐声的古诗

1、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 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注:① 绿绮:古代名琴。 ② 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 ③ 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种,霜降而鸣。 (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参考答案 (1)“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 “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 (2)① 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 ② 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

2、听邻家吹笙  郎士元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这是一首颇具特色的听笙诗。笙是一种由多根簧管组成的乐器,其形参差如凤翼,其声清亮如凤鸣,故有“凤吹”之称。传说仙人王子乔亦好吹笙作凤鸣,此诗有以此相喻的意思。 第一句,写宛如凤鸣的笙曲似从天而降,极言其超凡绝俗。“隔彩霞”三字,不直接描摹笙声,而说笙声来自彩霞之上,通过想象中的奏乐环境之美,烘托出笙乐的明丽绚烂。 第二句,紧承上句,写诗人对笙声实际来源的悬想揣问。笙声奇妙,引得诗人寻声暗问。这一句不仅点了题,同时也间接地表现了笙乐的吸引力。 第三句,承第二句而来,但诗情产生了跌宕。一墙之隔,竟无法逾越,咫尺天涯,顿生“天上人间”的怅惘和更加强烈的憧憬,从而激发更为绚丽的幻想。 第四句,  参考答案:写诗人寻访不得之后的想象;与首句呼应,仍然从奏乐环境着笔;通过花的繁盛烂漫,写出乐声的明丽、热烈、欢快;一个“疑”字,写出了似真似幻的感觉;以视觉意象写听觉感受(通感),别具一格。                                                                                                     3、赠筝伎伍卿  李远  轻轻没后更无筝,玉腕红纱到伍卿。座客满筵都不语,一行哀雁十三声。湘灵鼓瑟  钱起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注】轻轻、伍卿:均为不见于载籍的弹筝高手。十三声:唐宋时古筝有十三根弦。湘灵鼓瑟:传说舜帝死后葬在苍梧山,其妃子因哀伤而投湘水自尽,变成了湘水女神。她常常在江边鼓瑟,用瑟音表达自己的哀思。云和:出产乐器之地。14.以下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人论绝句的含蓄艺术,有“本面不写写对面、旁面”一法,李诗用“玉腕红纱”来写弹奏者正有此妙。B.钱诗“冯夷”和“楚客”均能理解湘灵的哀伤,前者听后情不自禁起舞,后者悲从中来,不忍卒闻。C.钱诗结构首尾圆合,全诗从湘水女神出现开始写起,以湘水女神消失告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D.两首诗都让我们感受到演奏者的形象,李诗中的伍卿美丽动人,钱诗中的湘灵对爱情忠贞不渝。15.两首诗均以描写音乐见长,请结合诗句分析它们描写音乐方式的异同。(6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陆游诗集(Y1) 丫头岩见周洪道以进士入都日题字 乌巾白紵蹋京尘,瑶树琼林照路人。 西省归来名盖代,两行墨危尚如新...
    汉唐雄风阅读 14,063评论 0 15
  • 站在父母的角度看,大部分都认为无论自己的小孩到多大岁数,只要没结婚之前都还是小孩、不懂事。 站在年轻人的角度看,有...
    刘广田阅读 1,001评论 0 5
  • S同学最近碰上了一堆烦恼的事情,以往睡着仿佛吃了一瓶安眠药的她,最近整晚整晚失眠。校园失眠无外乎,学习、感情和工作...
    秋晓步阅读 1,404评论 0 1
  • 睡了。。。。。。 sudo rm -rf ~/.Trash/ sudo解释一下吧 是 获取最高权限
    json_jie阅读 1,644评论 0 1
  • 又是一波冬雨,一波冬雨一场寒。江南的天空总是被雨覆盖着,华南也是一样,雨下的季节,恰恰又在这个冬至时节。 风总是冰...
    米澜盛若阅读 2,817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