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实话,在这之前,对国产剧略有抵触,原因有很多,主要可能是更优秀的英美剧和电影太多,看不过来呀。机缘巧合,春风十里搞活动,又被地铁广告刷眼球刷了半个多月,再加上各种“春风十里不如__你”的各类舆论评价,我尝试着开始,写你。
1. 主题曲
片头片尾曲都各有感触,片头在蓝天白鸽下开始的《如果我爱你》,唱的是如果,表达的是坚定;春风十里不如你,所有的青春都围绕着你。张一山和周冬雨在剧里的声音透着京腔和调皮味道,在歌曲里反倒是另一个感觉了,很让然受用。
而片尾曲,李建的同名歌曲《春风十里不如你》真正像一首总结的回忆杀,在这里,没守住的就不仅仅是寂寞,这是一个口子,打开的是青春里川流不息的爱意,确实很符合这群90年代医学生从军训期间培养起来的情愫和窜动。
2. 原著
很喜欢《冯唐》的作品,既然是他的“万物生长”系列《北京,北京》改编的,很好奇原著里的人物是怎样的。趁着还没看几集,还没被剧集里的人物形象定格的时候开启了书旅。冯唐的书写的是别人,读者看到的是他自己,每每看《欢喜》《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这些作品,都感觉“话糙理不糙”,更何况冯唐有这样的本事儿——话不糙,好似平淡的写着肉欲,正儿八经的讽刺着社会的黑暗。正是在这样的文风下,小红烧肉(肖红)被塑造成了辛夷、小白和秋水共同的梦中情人,和关之琳比肩,有着波涛汹涌,有着聪明伶俐。然而在剧中,就目前(暂时看到第五集)来看,外形差异大先不说,性格上也是如秋水描述的「她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对旁人不善观察和接触」,就是一个伶牙俐齿的灾星。当我剧和书同步的进行的时候,有失落,有期待,两个平行世界是否在某处会有交集?会有冲突?作者和编剧的思维在哪里会有碰撞?我想,在结尾处会有分晓,我翘首以待。
3. 写诗
第一集里最让我有感触的莫过于那首致橡树——“我如果爱你,绝不学……我如果爱你,绝不学……也不止……也不止”
也许是很久没有接触到诗词,在剧中看见就更少了,这对我来说是很新奇的体验。这是一首既不高高在上,也不卑躬屈膝的表白,是期许长久陪伴的爱的坚持。让我想到了上海的甜爱路,那儿也有舒婷的《致橡树》,静静的摆在墙上。
一个在北京,一个在上海,
因为一部剧,联系到一块儿,这,或许就是诗词的魅力。
春风十里,不如开始——写你:写我自己,写她,写他,写的是回忆和畅想。
被春风带起的,是夏日的燥意,秋日的凉意,还是冬日的不明意,以及那年不知哪个季节门口相遇的不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