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是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的,不适时的教育与不适当的教育同样不可取。
哥哥打了妹妹,父母教训哥哥,让他站墙角反思,他会真的反思吗?你会发现之后他还是会打妹妹,为什么?他站在墙角反思的是你们从来没有考虑我的感受,明明是妹妹的错,却总是说我!以至于他把怨气都积攒到妹妹身上。
人不会在感觉不好的时候去变好!父母教训孩子的时候的潜台词是:“给你个教训,看你以后还敢不敢这样做?”父母都有一个重大误解:以为挑孩子的毛病,就能矫正行为。以为让孩子感觉糟糕才能让他们做得更好,这是许多父母的通识,我们从小就是被这样教育大的。于是,孩子丢东西了,我们责骂他总是丢三落四,孩子看手机不知道放下,我们说他从来不知道什么叫自律……这样的教育方式,同样的错误他大概率下次同样会犯。同理,如果你被你的老板教训,说你做事不知变通,死脑筋。你学会变通的可能有多大?你只是感觉被冒犯,感到羞辱和不满!
只有当孩子感觉更好时,他们才会做得更好。我们家妹妹在她第一次说好看三集动画片就关掉电视她做到的时候,我告诉她,她的这个行为叫自律,是一种特别好的行为,这之后,她从来都是三集动画片看完主动就去把电视关掉。我们家姐姐妹妹因为抢东西打架,之前我都是批评她们俩,把她们抢的东西没收!这就整的姐姐生气,妹妹大呼小叫要把东西从我手里夺过来。现在我采用的方式就是让她俩感觉好,夸她们:妈妈最近发现你们两个相处的特别好,都能用嘴巴好好沟通,姐姐现在很会照顾妹妹,有任何好吃好玩的都想着妹妹,这就是互相友爱!听到这些话,这两人刚刚还在拼命抢东西,一瞬间就停下了,然后想着两人怎么解决。即使当场没有停下争执,过一会儿,姐姐就跑来哄妹妹了,拿着她想要的玩偶,逗她开心,妹妹也瞬间变脸,瞬间变成温顺小妹妹,啥都听姐的。刚刚一幅鸡飞狗跳的画面,一秒切换姐恭妹谦画风。
我想说的是教育,一定是在孩子感觉好的时候进行,让孩子感觉好,取决于你的态度!
原载于公众号“父母成长群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