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成长》是美国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撰写的。此书受到了很多专家,大咖推崇,今天的我也有幸拜读此书。
目标管理专家,幸福进化俱乐部创始人易仁永澄这样说的:“如果当挫折降临,你还不知道该如何摆脱内心的阻碍,那么可以尝试着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去调节自己的情绪,而这些都可以从德韦克的这本《终身成长》中获得答案”
读了这句话更加坚定我要把此书读下去的决心,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章《思维模式》是如何告诉我们什么是思维模式
一、人类的能力到底是可以培养的还是一成不变的?
当代智力研究领域的权威罗伯特·斯腾伯格说道:“人类的某项专长并不是固定的先天能力决定的,而是通过有目的的锻炼获得的”
有一些人失败了就会给自己贴上失败者的标签,认为自己是不聪明的,智商不高的,自己做不了这项任务的,而有一些人恰恰相反,他们觉得我一定要搞清楚着项任务到底是怎么样的。
德韦克做过这样一项实验:她每次单独第一个学生进校园的一个房间,让他们感到轻松舒适,给他们一系列的智力测验题来解答。难度慢慢增加,有些学生学生汗流浃背感到困难,而有一些学生却喊道:“我爱这个挑战”“你知道,我就想做这种信息量大的测验”这个实验也对德韦克提出思维模式这一理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法国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比奈通过实验研究得出了这样的观点:“教育和练习可以带来智力上的根本改变。”他在《儿童学教育的新观念》一书中有这样的一段话:“通过练习、培训,以及最重要的----方法,来设法增加自己的注意力,提高自己的记忆力以及判断力,让自己切实变得比以前更聪明。”
所以说人类的能力是可以通过方法培养改变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
二、不同的两种思维模式将意味着什么?
“当你面对考验的时候,你是想证明自己能力?还是感谢有了学习提升的机会?”
比如有一些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会被家长,老师培养成固定型的思维模式,作者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就是被他的老师威尔斯女生印入大脑一种观念:“智商决定人们的一切,我们按照智商的高低安排座位,只有智力高的同学才能举旗、拍黑板擦或者给校长写信。”
孩子从小被灌输了固定型的思维模式,会因为遇到挫折,困难时候就会怀疑自己是不是不够聪明,并且会一遍一遍的证明自己的能力,他们的目标就是让自己显得聪明而不是愚蠢。
作者通过几十年的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思维模式那就是成长型的思维模式。”
成长型思维模式理念是:你的基本能力是可以通过你是努力来改变的,哪怕先天的才能资质并不是很理想,但是你可以通过努力,训练从而改变自己。
比如说:生物学家达尔文、大文豪托尔斯泰在很小的时候也是被人认为他们并不聪明,只是普通的孩子。
但是他们并没有因为别人给你贴了不聪明的标签就觉得自己真的就是不聪明,而是选择了成长型的思维模式,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改变自己的人生,扔掉了身上的标签。
还有些人,在职场中,可能因为领导交给你一个任务,没有做好,就不领导同事贴上这样的标签:“这个人能力不行”就是我们生活中说的一棍子打死人。
如果你遇到上面的困难、问题的时候,你是想要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呢?
是选择固定型思维模式,让自己从此变得真的很普通?还是选择成长型思维模式,改变自己的命运,摘掉别人给你的标签,成为优秀的人?
杰出的精神学家吉尔伯特·戈特利布认为:“在我们发展过程中基因和和环境不仅是相互协作的关系,基因跟需要环境的帮助来更好地运作。”
其实不管是固定型思维模式还是成长型思维模式,只要我们利用好了,让两种思维模式相互协作,通过成长型思维来更好的把你的固定型思维中的能力,进行训练,教育,让本来聪明的你变得更加的聪明。